大概一百年前吧,在上世紀初,法國有一家報紙向公眾提出了一個智力問題,答得最好可以得到獎金,問題是:
「假如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羅浮宮藏畫之多、之精、之有名,不用多說。讀者提供最多的答案,是搶救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接着是大衞的《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克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領導人民前進》……不過,在成千上萬的回答中,獲獎的答案卻是:
「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是什麼畫?不用說。它的價值或不及《蒙娜麗莎》等作品。但既能收進羅浮宮,就肯定是藝術價值甚高的作品。這個答案的最重要啓示是:你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那一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一個。
《蒙娜麗莎》或其他最有名的作品,當然應該搶救,但這些作品如放在離出口較遠的地方,在失火緊急的狀態下,搶救出來不大可能。因此,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絕對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選擇。
提出這個答案並獲得獎金的,是一個名叫貝爾納(Jean-JacquesBernard)的青年。這個人後來成為法國著名劇作家,一生寫下大量小說和劇本,是所謂「無聲派戲劇」的主要代表。年輕時向報社提出這樣的答案,預示了他的成功之路,是尋求最可能走到目的地之路。
這也可以是個現實與理想如何抉擇的問題。如果用這個答案來說明人應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應追求現實可以得到的事物。這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最近出口的,也是美好的事物,只不過太完美的東西不大可能追求得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