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界女強人羅女士到酒吧HappyHour和看電影時,經常心跳劇烈和呼吸困難,她又曾經右手臂突然麻痹,以為自己心臟病發兼中風,直奔急症室,檢查卻發現心臟健康正常,堅信自己患上心臟病的羅女士多番求醫後,才確診患上焦慮症。有心臟科醫生警告,情緒病的症狀與心臟病幾乎相同,若情緒病延誤診治惡化,會令心臟病風險增加三至五倍。記者:白琳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表示,現年37歲的羅女士今年初病發,曾因擔憂心臟健康而辭職休息,但病徵仍然持續,多項身體檢查結果正常。梁醫生發現她有A型性格,即對自己要求高及容易暴躁,兼有失眠問題,遂評估她患上焦慮症。她接受血清素等治療情緒病的藥物治療兩個月後,已消除心跳劇烈等病徵,現已重返金融界工作。
A型性格是高危一族
梁永雄表示每月平均接獲一至兩宗情緒病誤當心臟病的求診個案,佔出現心臟病症狀的個案約6%,這批病人的心臟檢查結果通常是一切正常,患者因找不出病因而更加困擾,一般要輾轉求診才發現自己其實是患上焦慮症、抑鬱症或驚恐症等情緒病。
情緒病多源於工作及家庭等長期壓力,有家族病史或A型性格是高危一族。梁永雄指出患者腦部血清素失衡,促使自主神經突然活躍,導致心跳、胸痛、氣促、出汗、暈眩等病徵,部份患者因用力呼吸而噴出大量二氧化碳,令血液鹼性過高,導致手腳麻痹,「有啲病人要用紙袋呼吸,吸番多啲屬酸性嘅二氧化碳先紓緩到病徵,其實身體已經畀晒警號,但自己唔發覺」。
可誘發高血壓心臟病
梁永雄警告,情緒病可誘發血壓高及削弱免疫系統,長遠而言可增加三至五倍心臟病風險。他舉例稱,曾有中年男病人原本心臟健康正常,得知太太患癌後患上嚴重抑鬱症,一年後再接受心臟檢查時已有兩條心血管閉塞,須接受通波仔手術保命,顯示情緒問題與心臟健康有密切關係。
部份心臟病患者的病徵在劇烈運動後出現,休息後會好轉,但嚴重患者在靜止時也會病發。梁永雄建議出現病徵的患者應先接受運動心電圖等心臟檢查,排除心臟病的可能性後,才接受情緒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