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菜(上) - 蔡瀾

杭州菜(上) - 蔡瀾

最近有一本雜誌,引述我說過:「如今我在『杭州酒家』吃到的,根本不遜於『天香樓』。」
這有點誤導的成份,必須澄清。「天香樓」還是「天香樓」,不但在杭州本土吃不到那麼好的,在香港還是沒有一家比得上。
「杭州酒家」受到老饕和雜誌吹捧,價錢便宜是很大的因素。老板兼大廚的吳瑞康的父親吳國良,曾於「天香樓」當過大廚十八年,退休後出來幫兒子。剛開業時我們去吃,是幫吳國良。
一般到「杭州酒家」的客人都讚好,讚好了不提意見,就沒進步了,而意見,只有我這種人肯說。吳瑞康很好學,當然想把「杭州酒家」做得更好,這一點毫無疑問。那麼,就把以下我要說的話當成一個長輩的嘮叨,勉為其難聽下去吧。
第一道上桌的醬蘿蔔,顏色就不對,太淡了,在視覺上已比「天香樓」差。吃進口,不夠香,有點太甜的感覺。這是花椒八角的份量掌握得不好,醬油也太淡了,就加強了甜味,不會令人一吃就愛上。「天香樓」的,有無數的各國客人要求買回去當手信。
再下去的涼菜,像醬鴨舌,就太過亁癟。馬蘭頭的刀工不夠細,摻雜的豆腐亁也切得太粗,這一來,香味盡失。
接着我們就將雜誌介紹的杭州四大名菜一一點評:東坡肉,是用一個小泥碗上了蓋,一方塊一方塊上桌的。這種方式是大陸傳來的壞習慣,自以為高級,其實醬汁完全浸不到肉,端上來的是亁枯枯的一塊,違反了真正東坡肉的原則。
東坡肉應該像「天香樓」一樣,用一個陶甕來燉,一甕有三四塊肉,蓋滿醬汁。滷汁也不會太甜,因為甜味來自最好的紹興酒,燉東坡肉,除了醬油之外就是紹興酒,去油的功夫最重要,也最繁複,已沒有多少師傅肯花時間做這道菜,變成了一大鍋燉出,再分別裝進小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