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一定是奧運開幕禮中表演太極的少林高手才做得到,即使是走路不穩、站立不定的公公婆婆,也可以一嘗「耍太極」的滋味。香港理工大學開創出12式坐式太極,讓長者可以安坐椅上「金雞獨立」,令他們的平衡力及手眼協調能力大幅提升,生活質素得以改善。 記者:張嘉雯
奧運開幕禮上,2,000多名少林高手以太極拳展現「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傳統中國人的世界觀,令中外觀眾嘆為觀止,即將開幕的傷殘奧運會,則會有輪椅太極的表演。
增肌肉力量手眼協調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曾偉男表示,太極一直被視為國粹,分8式、16式、24式、108式等多種,由於動作柔和緩慢,不需要特別設備,適合長者練習,他和其他研究人員早前按照傳統式子發展出12式坐式太極,包括起式及收式,全長約兩分半鐘,讓不良於行或者站立也感吃力的長者體會做運動的樂趣。
隨着年紀增長,長者的平衡力、肌肉力量及手眼協調等機能下降,若長期坐卧,會令身體更虛弱,影響社交及生活質素。該校早前與仁濟醫院合作,邀請40多位長者學習坐式太極,另外60名長者接受單車、拉繩、拉筋等運動訓練,兩組參加者每星期進行三次訓練,每次一小時,為期三個月,訓練前後分別進行測試。
結果發現,參與太極訓練的長者平衡力較佳,在手眼協調測試中,反應時間較快,接觸目標的準確度亦較高。
由10分鐘增至30分鐘
曾偉男解釋,坐式太極要長者向不同方向轉移重心,鍛煉身軀平衡的控制能力和肌力,令他們更容易應付更衣、轉移到床或椅等日常生活的動作,手眼協調能力提升則有助他們提取物件,「有啲人之前行唔到,學完之後可以用步行架嚟行,加上每次有幾個人一齊做,互相鼓勵,長者心理健康都會好啲。」
研究又發現,即使是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者,亦能成功學習坐式太極,每次鍛煉時間由10分鐘開始,再逐漸增至30分鐘。12式的坐式太極包括雲手、金雞獨立、右左登腳及閃通背等招式,但暫時只在院舍內推廣,由物理治療師任教,長遠計劃發展至社區中心,理工大學呂志和伉儷遙距康復治療中心查詢電話為:2766-6734。
可助OL紓緩頸梗膊痛
坐式太極除了適合公公婆婆外,平日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OL亦適合練習,對改善「頸梗膊痛」等都巿痛症甚有幫助。
適合辦公室內練習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曾偉男指,不少人以為太極只是長者的玩意,其實太極看來緩慢,但動作柔和之餘亦要顧及勁度,過程中要保持均速和身體協調,即使是年輕人,要「耍」得一手好太極亦不容易。
曾偉男指,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因為經常使用電腦,令上半身前傾,加上雙手不停在鍵盤上打字,容易勞損,恒常練習太極有助改善痛楚;坐式太極因為式子簡單,動作溫和,只需要移動上半身,可以在辦公室內練習,舒展繃緊的肌肉。
若希望長遠改善身體質素,應每周訓練三次,每次需要半小時;平日在辦公室,每次工作數小時後,可以停下來進行練習,每次一分鐘以內,已足以改善常見辦公室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