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快馬跨欄躍動少女心

八方人物:快馬跨欄躍動少女心

去年在國際馬術聯合會香港賽事中贏取盛裝舞步冠軍的楊思朗,啡亮光澤的皮膚像是鍍上陽光。這個愛騎馬的15歲少女,在羅湖騎術學校練馬九年,她聽說那裏曾經是奧馬香港選手鄭文傑及中國選手華天學習騎馬的地方。
以往,思朗不時到粉嶺高爾夫球會邊陲地帶策馬踱步,在馬上幻想走在這樣一個偌大草原到底是怎樣的。奧運馬術比賽期間,她看了六場賽事,包括在高爾夫球會裏的雙漁河場地越野賽。
雖沒想過將來要當奧運選手,但在近至幾米的距離看世界傑出騎手與近乎完美的馬匹一起飛躍,她心裏立刻有個原始想法:「真想也能試一試。」馬術選手的臉孔不論凝神繃緊、輕鬆自若,在她看來,要躍過約兩呎闊、四呎高的實心欄,着實很不容易。有時馬匹疾跑,欄前放慢步伐,血肉之軀,靠強壯的後腿在欄前用力躍動騰升,「所以說這是馬的運動,也靠人的技術。」
奧馬最後一夜,她與同樣愛騎馬的媽媽度過一個緊張刺激的晚上,快馬跨欄,觀眾不時互相提示屏息靜待,「欄一跌,觀眾啊一聲,替選手心驚;欄跨過了,又會yeah一聲替選手雀躍。」

用心馴服惡馬

奧馬完結、暑假完結,她將由本地著名中學轉到英基國際學校屬下ShatinCollege就讀。最近兩年,她接受教練的建議,開始固定選騎一隻來自澳洲的白馬。這隻馬有點脾氣,遇到陌生人走在身旁就會兩耳向後,露出想咬人的樣子。但思朗經長時間餵牠吃紅蘿蔔、梳鬃毛、換馬鞍,人與馬建立了關係,現在貼近身旁,牠也不會發惡。
要上學、一星期又練習騎馬四天,思朗過去兩年忙得有時只睡五小時,她已記不得怎樣捱過考試。艱苦背後有意義,人就能堅持。思朗把騎馬熱情變成知識,知識又變成樂趣。一般人認為最危險被拋下馬的情況,在她來說,都在於控制,她記得小時候騎馬躍在半空,就會笑起來,感覺像玩機動遊戲,那種刺激,是好玩蓋過恐懼,「馬不喜歡時,兩隻後腿就會往上撐起,你能夠控制韁繩,就不會掉下來。」
決斷、採取主導是體育的上乘智慧,「真要掉下來時,讓背後近肩膊位置先着地就不會太傷。」但墮馬只在閃瞬之間,不一定有時間做理論實踐,「有幾次,翻仰在地上,感覺不能呼吸似的。」但愛體育的女孩,明白堅持比甚麼都重要,「過一會好了就會繼續,我從不放棄。」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