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修訂後的第二季經濟增長雖遠好過市場預期,但都是過去的數據,加上有退稅效應存在,指導性不大,但奇怪是有分析員因第二季增長佳而表示美國經濟或股市已見底。
如果第二季的經濟是可代表一切,那麼,之前按月的經濟數據及信心指標早已回升,應不是出現如上周五公佈的7月份個人收入及開支的欠佳數據,或之前的房屋銷售跌至十年新低。
捕捉韻律有方法
因此,我們暫時不能單憑一兩個利好經濟數據而輕言美國經濟已走出谷底,最重要是一日美國的中小型銀行仍未走出倒閉的陰影,美國經濟及股市亦難穩定下來。平心而論,現時美國的經濟數據,只是一批投機大戶借消息炒來炒去,因此股市走勢未必可全面反映當地經濟情況。
美股反覆,港股亦不遑多讓,動輒波幅幾百點,投機資金亦乘時搵食。對於一些炒家而言,根本沒有牛市熊市可言,只要有波幅,就可以有賺錢機會,而身邊有班短炒朋友,主要捕捉大市的上落韻律去炒牛熊證。當然,自問不是這門路的專家,自己又沒有短炒癮,亦不會效法,但他們所謂的韻律,可以跟大家分享。
捕捉韻律有兩種方法:一、是比較抽象的憑觸覺,這方法沒有甚麼可分析,因為是憑他們的天賦及累積多年的市場經驗。
二、是事前對指數成份股造成短線走勢影響的消息作分析,他們的做法是表列出一眾成份股出來,然後在側旁寫下消息對股價的影響(影響多少是靠自己估的),然後給予一個評分,利好是「正」、利淡是「負」,如評分總和是「正」,即表示大市挾上的機會很大;反之即看淡了。
以上周四為例,其他股份沒有甚麼利好的消息,反之中移動(941)及思捷(330)遭大行唱淡,而評分的總和是「負」,當日恒指卻高開,他們便趁機開熊證。此方法有另一個好處是當你為指數做功課時,亦變相為其他成份股做了功課,大市難跟時,也可以轉移視線至個別股份上。
專業炒家非每日入市
大家會問現在股市不時玩裂口高開或低開,即使計分後大市是向上,但一下子裂口高開再高追,豈不是接火棒?當然,世上沒有百買百贏的方法,而此方法目的是令大家有一個較科學的參考數據,不至盲目純買大細而已。以上述裂口高開為例,當客觀情況與預期有出入時,就不會妄動了。事實上,專業炒家都是傾向看機會率及值博率,沒有說每日都要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