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五,講開有位讀者朋友受市況影響,份保險投資計劃蝕錢。佢問敏妮好唔好聽保險經紀講,一筆過買基金,一半買落股票基金,另一半買落債券基金,博市況好一次過贏番,即使市況差,由於一半係股票一半係債券,就可以平衡風險。
敏妮唔知呢位朋友乜嘢年紀,但家下嘅保險經紀,好多都有讀過財務策劃課程,應該知道長線投資組合,股票同債券比例分佈,係視乎嗰位投資者嘅年齡嚟決定。年輕嘅一般會建議佢揸多啲股票,因為長線嚟講,股票投資回報會比債券高,即使股市有升跌,但由於係長線投資,可以時間攤薄風險。
基金有專人平衡風險
不過,越近退休,為免臨退休股市大跌,唔夠時間追番輸咗嗰部份,所以一般都會建議臨近退休改揸多少少債券,持盈保泰。
呢位讀者朋友嘅經紀,以半注買股票、半注買債券嘅方式,然後當確認股票升時,例如股票升咗5%,甚至乎升咗10%,就將注碼由債券轉向股票。喺呢個投資策略裏面,一早已經落咗一個assumption,就係股票基金會升,既然係咁,點解唔趁未升時,一注買落股票基金度,要知道基金嘅sellingpoint就係有專業嘅基金經理幫你投資,如果你信唔過要搵嘢平衡風險,咁點解仲要投資落隻基金度先?
再講,等隻股票基金升咗5%甚至10%先加注,同高追有乜分別,上望空間睇幾多,咁樣高追同聽財經名嘴揀股貼士然後入市,分別有幾大?後者贏錢可能仲快,成本仲低!
股票債券升跌幅不一
單憑呢個策略,敏妮對呢位經紀有啲質疑。首先,傳統智慧,股票跌、債券升,但跌幅係咪同升幅一樣?股票跌一成,債券就會升一成?如果唔係,股票跌得甘過債券,咁點平衡風險?
即使債券升幅真係同股票一樣,亦唔代表你唔使輸,買股票基金同債券基金,你都要畀首次認購費,透過保險公司買又要畀多一層手續費,就算有優惠,以後轉基金唔使轉換費,你一開始都要輸兩家(認購費)。
呢點就係敏妮上個禮拜所講,贏面最大係你個經紀唔係你。
http://wanmanli.com/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