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錢」之後BCD - 李碧華

「A錢」之後BCD - 李碧華

把別人的金錢侵吞,用不正當或非法手段謀私,監守自盜,貪污公款……粵俗「穿櫃桶底」,中國大陸稱「黑錢」,台灣流行語是「A錢」。
你我也吃過台灣炒「A菜」,那個「A」,乃閩南語發音。而「A錢」的「A」也是,不知如何變了動詞?
常見傳媒有阿扁「A錢」的報道,但他並非始作俑者。追溯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獨立候選人宋楚瑜被人指控侵佔公款,他一再解釋甚至發誓:「如果我或我的家人A一元錢,願意退出江湖。」
可見「A錢」是個歷史性的詞彙。國民黨民進黨……各黨適用。但社會發展迅速,「A錢」之後,必須跟進、部署,才可拆解:
「B錢」:「A」了就要「B」,既避稅,又避人耳目。最好避到海外,一時間難以查驗。
「C錢」:避得一時避不得一世,所以「C」是高明手法,很多來歷不明的錢,上洗洗下洗洗左洗洗右洗洗……黑就漂成白。世上有無數專家或銀行會幫這個忙。洗好了,便「心安理得」地花。
「D錢」:一步一步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啓人疑竇,各界矚目,便要「D」:「低調」。以樸素形象謙卑姿態,先掩住貴氣,再堵悠悠眾口。忘形炫耀招惹抨擊,「錦衣夜行」才可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