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我愛你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我愛你 - 卓韻芝

其實我不太明你想做的是甚麼,不過我玩!
——朱薰

問:這是甚麼?
我:這是我的藝術企劃BornToBeAWitness的第一份「家課」#1TouristPhotos。

問:即是甚麼?
我:我決定在離港前,花一段時間,集齊身邊所有具備私家武功(而又肯陪我發癲)的朋友,每個月做一個企劃;每個月自己開一個題目給自己,然後自己就該題目交一份功課,即是自己逼自己交功課給自己。

《YouAndMeAndTheAirBetweenUs》
遊客的其中一個特點是身上衣服的多少。我們到北歐旅遊,如臨大敵出動羽絨,當地人卻只穿着單薄的上衣,非常時空交錯。這一條位於觀塘的天橋,有時空交錯的感覺,及至附近的棄置工廠和興建中的新樓宇,全部陰差陽錯。

《ACowboy'sWorkisNeverDone》
夜裏,甚麼都會變身。榴槤飄香,有人看到這裏的生果,有人看到更juicy的甜柑。

問:為了甚麼?會辦展覽?
我:就只是為了「我很想做」。甚至沒有想過要展覽抑或其他用途,動機很單純的。希望在離別前做一份送給香港的家課,希望與朋友們有一次很有趣的合作。

問:為甚麼會開始這件事?
我:一個平平無奇的周末,一班朋友相約喝東西,席中有人忽然發起:「不如我哋一起做啲嘢搞啲嘢啦!」這種亂吹局,人人都經歷過,多數人口中的所謂「啲嘢」,就是大家一起搞一門小生意/合力辦一本免費雜誌/做一些手作放在網上賣/拍一條短片/辦一隊球隊……諸如此類。只是那一夜,提出「搞啲嘢」的人是我,而我忽然認真起來,果真起動了。我也解不通是甚麼動力所致。

問:即是甚麼?……你求其說說甚麼是BornToBeAWitness啦。
我:我們這個年代的人身份很有趣,我們的青少年期,即是成長期最關鍵的部份,是沒有手提電話和互聯網的年代,及後經過20歲的分水嶺,世界因着科技有了急劇變化,我們親身感受到人類的lifestyle如何劇變。再者,別忘記我們還有另一個身份:香港人;我們親眼目睹自己曾經多麼害怕政權回歸祖國,取笑內地人,叫他們做阿燦,及後我們眼巴巴看着中國經濟起飛,西方大國又如何看待此事。最後的就是,我們感受到地球暖化,天氣異變。哈,未來西班牙會變成沙漠嗎?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天曉!總之我們生來彷彿就是為了「目睹一些事情的劇變」,BornToBeAWitness。

《Stand》
各位旅客,緊記與這些「易拉架」合照哦,因為我懷疑你離開香港後,最記得的就是這堆豎個牌就地做生意的streetboys。如何「善用」公共空間、甚麼是尊嚴私隱、甚麼是頑強鬥志與生命力,答案此中尋。

《GirlsJustWantToHaveFun》
Whentheworkingdayisdone
Girlsjustwanttohavefun

問:說說這些相片。
我:這些相片是BornToBeAWitness的第一份家課#1TouristPhotos,課題名叫「為甚麼金紫荊?」我時常在想,為甚麼遊客到香港要去金紫荊廣場?香港本地人根本不會去那裏!以遊客的身份到訪一個城市,真的能認識當地真實一面嗎?我們作為香港人,覺得甚麼真的能夠代表香港?不如就試着用這個出發點重新審視香港,選取數處我們認為能夠呈現本地面貌的地方,去拍一輯照片。我們在facebook招募了一些旅遊照片作為藍本,用commercialphoto手法,去推薦我們心中的香港。相中人打扮和情緒,與取景地點也有聯繫。

問:相中人為甚麼全部都是你你你?
我:當然是我啦黐筋,這是何等私人的一個企劃!製作班底全是朋友,出演者也全是肯上鏡的朋友。本來我想請我的婆婆上鏡,但她害羞哦。

《NoReason.MayI?》
愛很容易,解釋愛很難。愛家、愛家人,橫蠻而毫無理由可言。你在這裏塞過多少次車?在車上講過幾多個電話?發過幾多次脾氣?問到愛不愛這裏,還是死死地氣說聲愛。

《CustomizedTidiness》
禁止牌、標示、欄杆、指令,香港盛產。

問:為甚麼你要在這裏談這個企劃?
我:我們習慣了做事要有目的,結果我們做了許多不想做的事,最想做的卻永留心中。不如真的把它實行吧。想做的衝動往往很浪漫,做的時候往往很狼狽(籌劃與拍攝這輯相片花了我們很多時間,shootingday不是全港錄得最高溫的日子,就是八號風球,或者驟雨),但做完之後,永遠不會後悔。我真的很感謝所有參與的朋友,我知你們只是陪我癲而已,感謝你們予我快樂。

*由於版面所限,參與人物名單fullcredits只能放在blog中。 http://cheukwanchi.blogspot.com

《核突褲人》連載第五十三回:

核突褲人卓韻芝有沒有穿褲。
(我的熱情就在車尾廂。)

撰文:卓韻芝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