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多賺89%勝預期

中海油多賺89%勝預期

【本報訊】受惠油價續升,雖然中海油(883)上繳的暴利稅猛增3.32倍,達97.46億元(人民幣.下同),然而沒有煉油業務拖累,令該公司昨日得以交出一份超預期業績,截至6月底止中期純利大增89.3%,至275.42億元,增幅高於證券界預期的85%上限。每股盈利0.62元,中期息每股0.2港元。

中期派息0.2港元

有關申請上調暴利稅起徵點一事,中海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成玉相信,國家要先解決通脹問題,才會解決這些「不太重要的事」。
他指下半年經營狀況端視國際油價及美元走勢而定,兩者均對公司成本及銷售造成影響,但隨着另一個大油田蓬萊19-3二期項目B、C及D平台即將投產,加上尼日利亞OML130項目及印尼東固液化天然氣項目提供的盈利貢獻,中海油的派息比率即使維持不變,派息額只會一年比一年多。
上半年公司油氣淨產量9240萬桶油當量,增8%,主要來自西江23-1及文昌油田群兩個新投產項目,期內原油及天然氣平均實現價格分別為每桶102.49美元及每千立方呎3.66美元,增74%及14%;油氣平均實現價為每桶110.96美元,增80%。

實現油價增74%至102美元

一方面原油價格勁升,令中海油利潤大增,同時亦導致其原油每桶現金操作費用由去年的12.2美元,增至14.76美元,增幅21%,原因是該公司按實現油價5%繳交的產量稅,亦增加64.22%至25.94億元;加上期內人民幣快速升值,亦提高了折算為美元的成本,若扣除此兩項因素,實質每桶現金操作成本升幅為10.3%。番禺30-1油田已獲保險公司賠償,該項目將於年底投產,並連同出售東固液化天然氣項目所得3.81億元收益,均已在中期業績入賬。
此外,傅成玉指由於母公司中海油集團現時沒有一項業務虧損,包括液化天然氣業務去年起亦已有盈利,故不急於向上市公司注資,中海油下半年亦沒有向大股東收購資產的計劃。

中海油中期業績概要

合併收入金額(人民幣):690.56億元 變幅:+64%

‧油氣銷售收入金額(人民幣):544.64億元 變幅:+64%

‧貿易收入金額(人民幣):141.91億元 變幅:+59%

‧其他收入金額(人民幣):4.01億元 變幅:+5.1倍

石油特別收益金
金額(人民幣):97.46億元 變幅:+3.3倍

原油及油品採購成本
金額(人民幣):140.23億元 變幅:+59%

營業利潤金額(人民幣):313.25億元 變幅:+54%

滙兌收益淨額金額(人民幣):28.95億元 變幅:+3倍

所得稅金額(人民幣):82.29億元 變幅:+51%

純利金額(人民幣):275.42億元 變幅:+89%

每股盈利金額(人民幣):62分 變幅:+82%

中期息金額(人民幣):20港仙 變幅:+54%

高位運行
海油化學看好尿素價

產銷化肥及甲醇的中海石油化學(3983),其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楊業新表示,上半年國際尿素價格每噸介乎600至800美元,即使出口關稅達135%,公司再度恢復尿素出口;他預期,若出口關稅如傳聞所言增至達185%,國際價格將再被推高,有利出口。他又估計,下半年國內尿素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
中央為了保障化肥供應,對尿素實施多個措施,包括國內限價每噸1725元(人民幣.下同)及徵收出口關稅135%。楊業新表示,上半年尿素銷量達98.35萬噸,增1.5%,出口僅11萬噸,佔約11%,雖然曾表示出口比例控制在20至30%之間,但相信目前較難達到,最終須視乎市況而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全昌勝表示,目前未有融資需要。

化肥業料仍佔逾半收入

上半年甲醇業務佔收入比重由26%增至32%,楊業新強調,化肥業務仍是公司主業,未來料仍佔收入逾50%。上半年甲醇平均售價每噸2900元,銷量達31.3萬噸,增10.1%;又估計下半年價格將有所回落,惟下跌空間有限;另外,未來三年磷肥產能將由每年50萬噸增至2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