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處理海產要小心感染俗稱「食肉菌」的致命創傷弧菌。一名老翁在處理蟹時弄傷右手手背,感染創傷弧菌,出現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雖已進行截肢手術,但仍然危殆。微生物專家指夏天海水較常會有創傷弧菌,蝦蟹的刺較長較硬,市民處理時除戴上手套外,也要特別小心,如傷口紅腫情況加劇應及早求醫。
接受截肢手術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證實,一名居住於黃大仙的75歲老翁,在本月24日處理蟹隻時弄傷右手手背,翌日傷口出現痛楚及腫脹,入住聯合醫院,接受截肢手術後情況危殆,其血液樣本含創傷弧菌。
今年至今已有8宗壞死性筋膜炎個案,其中6人是感染創傷弧菌,本月中也有一名中年魚販處理魚時弄傷手部,感染此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夏季海水會有較多包括創傷弧菌在內的弧菌,故夏季是感染「食肉菌」高危期,本港過去3年20多宗個案中,九成以上在5至10月感染。
黃世賢指出,海產有可能附有創傷弧菌,一旦被刺傷,留意傷口會否出現紅腫及痛楚,若腫痛加劇,應即時求醫,並向醫護表明曾被海產刺傷。創傷弧菌是俗稱「食肉菌」的一種,另外還有A型鏈球菌等,數小時內令病人的肌肉及筋膜壞死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