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許風雨<br>純利15年勁升80倍

幾許風雨
純利15年勁升80倍

從40年前一個美國地區品牌,發展到擁有全球市場的思捷環球(330),無論其業績以及股價表現,均是本港以至全球零售界的異數。思捷上市時純利僅7890萬元,最新08年度純利已增至64.5億元,15年暴增約80倍。思捷93年以1.95元招股,去年10月創出133元的新高,15年同樣暴增68倍。可惜11個月時間,股價急挫50%。
當提及思捷時,很多人均聯想到前主席邢李㷧,但其實思捷是68年由Doug及SusieTompkins創立,邢李㷧最初只負責亞洲採購工作,81年邢氏將該品牌引入本港,並在93年將亞洲業務分拆上市。
上市後首五年雖然業績亮麗,但由於當時投資界不太喜歡零售股,故思捷股價在4元水平徘徊一段長時間,98年1月創下1.61元的歷史低位。思捷其後陸續收購澳洲及歐洲等地區業務,向一統天下的計劃進發。
00年,邢李㷧慨嘆:「香港無人識睇好似思捷咁嘅時裝股」,故將歐洲業務分拆在德國上市。不過,最後因未能訂出招股價而擱置上市。當時由於負債高,市場擔心思捷因周轉不靈而可能出事。

分拆業務德國上市受挫

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思捷之後便是靠這個不獲投資者看好的歐洲業務,連續多年取得超過30%的盈利增長。思捷發展史上另一個重點,便是在02年購入Esprit品牌的美國市場使用權,真正成為環球零售集團,同年更成為本港藍籌股。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思捷的發展已見頂。不過,思捷股價及業績卻屢創新高,成為基金「超級愛股」,曾有一段時期全港分析員均給予思捷「購入」評級。不過,邢氏02年起開始減持,並「越沽越多」,思捷到頂之說又開始出現。
事情發展再一次令傳統智慧失效。雖然邢李㷧及管理層陸續大手沽貨,思捷股價卻屢創新高。有管理層更揚言,思捷股價不會因為股東沽貨而下跌,只會「越沽越高」,成為一時佳話。不過,今次沒有管理層沽貨,甚至思捷早前破天荒回購股份,但偏偏完全不能阻止思捷股價「笨豬跳」式墮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