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7月份整體出口較6月份顯著反彈,由6月的按年跌0.6%反彈至7月份增長11.1%,較市場預期的4.6%增幅為高,主要由國內出口市場拉動所致;經濟師指這與6月華南水災特殊因素相關。
統計處公佈,7月份整體出口金額為2651.04億元,按年升11.1%;當中轉口增長12.4%至2563.52億元,港產品出口則跌16.3%至87.53億元;而進口則上升15.4%至2845.84億元。以市場分佈,佔整體出口市場48.6%的內地,7月增幅達13%;佔13%的美國錄得跌幅1%;佔11.1%的亞洲5大(日本、新加坡、台灣、印度及韓國)出口市場,增幅4.4至25.6%不等;佔7.8%的3大歐洲市場(德國、英國及荷蘭)錄得4.1至21.4%增幅。而出口產品中以通訊、錄音及音響錄得最大增幅,達36.6%至472.5億元。
水災令貨物延至上月運輸
政府發言人稱,雖然7月出口表現強勁,今年餘下時間貿易前景續被不明朗的環球經濟情況籠罩。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認為,7月份出口增長大幅反彈,主要受6月份廣東水災導致部份貨物運輸要延至7月份進行所致,他預期8月份一切回復正常後,本港的出口增速會放緩至單位數字。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亦認同廣東水災對出口表現所造成的影響,而未來本港的出口表現,將更依賴於國內市場情況。
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預期,本港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估計經濟增長幅度為4%,主要受到通脹及外圍經濟因素所影響,但亦毋須太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