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鬱悶 - 塵翎

真假鬱悶 - 塵翎

最近,內地一些傳媒朋友分外鬱悶。都收到上級指示,報道必須統一口徑,有些內容可以覆蓋但不許評論,報喜不報憂等等。言論審查也習以為常,但正正因為外面史無前例歌舞昇平、開放開明,就更凸顯內裏的矛盾。
自四川地震以後,這陣低氣壓盤旋不散,言論空間明顯收緊。早陣子,有北京傳媒人策劃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專輯,約我寫一篇稿,後來還是因為題材觸及若干政治禁忌,整個專輯觸礁。我想在大陸網站貼發一篇講北京表裏不一的城市觀察文章,也給攔下來,朋友比我更氣,說這類內容前兩年都沒有發表問題。對那些在評論前線工作的內地友人,這是真鬱悶。
在另一些社會,也有好些人以市場的名義取代國家機器的審查。寫東西的朋友常被告之:你不要這樣那樣,市場不接受讀者不喜歡……。然而,冷嘲熱諷的聲音不代表市場之全部,受眾沉默不代表不可,即使他們不同意不喜歡也沒有禁制別人表達的自由。因自覺受限於表面市場反應而感到鬱悶,是假鬱悶。
時間或會驅散真鬱悶。劉香成編輯的中國60年圖片集《China》,讓許多在敏感政治時刻不能見光的圖片重見天日,前提是當年有攝影師還是不管甚麼,先記錄下來再算。對待假鬱悶呢,前兩天在書上讀到畫家梵谷一段話:總會有些人叫你不要寫不要畫下去,抵抗這些聲音的方法,就是不要理會,繼續寫下去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