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逼擱置100億元擴建計劃<br>中電用戶將年省10億電費

中央出手逼擱置100億元擴建計劃
中電用戶將年省10億電費

【本報訊】曾蔭權政府再獲中央送禮力撐,內地承諾未來20年供港核電量和天然氣有增無減,也會研究將「西氣東輸二線」喉管延至香港,迫使中華電力擱置興建液化天然氣收集站的100億元大計,令220萬中電用戶每年可省回10億元電費,平均每戶節省455元。港府形容對中電用戶是大喜訊,紓緩加價壓力。
記者:倪清江

特首曾蔭權昨與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簽署諒解備忘錄,確定廣東核電公司續簽20年供港電力協議,中海油也續簽20年供港天然氣協議,價格依市場原則釐定;內地「西氣東輸二線」喉管約2011年鋪至深圳,中央將研究延至香港。

內地增加天然氣供港

港府與中電及港燈今年初簽署的《管制計劃協議》,分別將於今年10月和明年1月生效,兩電的准許回報率會降至總資產值的9.99%。中電提交未來五年發展計劃時,指供應中電天然氣的海南島崖城天然氣田將於2010年枯竭,提出在大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收集站,以儲存在其他來源購入的天然氣,造價約100億元。
不過政府消息人士昨指出,在備忘錄下,中海油確保崖城天然氣田輸氣管未來20年供港天然氣不少於目前每年20至25億立方米;落實「西氣東輸二線」延至香港,每年可供港1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電只需鋪設十多公里喉管接駁至發電廠,造價遠低於自建天然氣站。
若中電堅持建天然氣站,政府消息人士表示,中電可入股內地機構,在深圳大鵬灣興建,正如目前港燈及中華煤氣做法一樣,有關資產不能計入利潤管制協議的總資產值內。

中電未放棄原來計劃

中電行政總裁包立賢昨發表聲明稱,會與港府研究備忘錄對天然氣供應的影響,並探討新的供氣方案,但強調擬建天然氣站已達成熟發展階段,並能按原有計劃如期推進。政府消息人士稱,中電可堅持遞交建天然氣站申請,至於會否批准,「中電要自己審視。」
政府消息人士認為,中電不建天然氣站,對中電220萬住宅和商業用戶是「大喜訊」:「對(電費)上升壓力減少咗。」現時中電總資產值已達740億元,若再加天然氣站,勢推高電費,相反若中電擱置這100億元大計,依新准許回報率計算,每年用戶可節省10億元電費。

取代中電建天然氣站招數

‧海南崖城天然氣田在未來20年,每年續供港天然氣量不少於目前水平

‧內地「西氣東輸二線」原計劃喉管只鋪至深圳,中央政府研究延至香港

‧港方機構可參與在深圳東部大鵬灣興建天然氣接收站

資料來源:環境局

增天然氣發電減污染

【本報訊】還香港一片藍天是政府主要政策之一,本港最主要污染來源是燃煤發電;改用天然氣發電,排出的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污染物可減少90%以上。政府期望兩電利用天然氣發電的比例長遠增加一倍半至佔發電量50%。

兩電回報與減排掛鈎

目前兩電的電力供應中,50%至60%是燃煤發電,20%來自核電,餘下約20%才是天然氣發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在記者會表示,政府期望日後能將天然氣發電比率增至50%,昨日簽署的備忘錄有助增加香港的天然氣發電量,減少燃煤發電,以改善香港空氣質素。
政府已為兩電定下減排目標,根據《管制計劃協議》規定,回報率可按超出幅度被扣減0.2%至0.4%,相反若排放物全部低於准許上限,將可取得額外0.05%至0.1%准許回報,以作鼓勵。天然氣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較燃煤發電少約一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