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神香 蚊香 香薰棒 均可釋出致癌物<br>日夜燒香患癌風險增

拜神香 蚊香 香薰棒 均可釋出致癌物
日夜燒香患癌風險增

該研究在最新一期醫學期刊《癌》(Cancer)發表。丹麥哥本哈根的醫學研究機構StatensSerumInstitute為逾6萬名居於新加坡的華人,進行12年的追蹤研究,跟進其健康狀況及燒香習慣。研究對象介乎45至74歲,祖籍廣東或福建。
結果顯示,逾1,100人在參與研究期間患上呼吸系統的癌症,包括325人患上鼻腔、口腔、喉癌等;821人患上肺癌。每日燒香時間越長,患癌風險越高。家中全天候燒香的人士患呼吸道鱗狀癌症的風險,比沒有燒香的人士高八成。
過往有研究發現燒香可釋出致癌物,負責上述研究的JeppeFrigborg指出,此乃首個研究直接證實燒香可增加患癌風險。
曾研究燒香影響空氣質素的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李順誠解釋,燒香主要釋出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及甲醛,部份拜神香更摻雜金屬及塑膠,燃燒後可釋放二氧化氮,全部均為致癌物。

微粒入到肺部最深層

中文大學生化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燒香會釋出直徑僅一微米以下的粒子,黏附粒子的致癌物PAHs可破壞肺部細胞的免疫能力,「啲煙係好細嘅微粒,好容易穿過鼻孔,入到肺部最深層。成日燒香,你個肺同神枱一樣,會黐住一大堆黑黃色微粒」。拜神香和蚊香的成份粗糙,燃燒時產生較多致癌物;香薰的成份則以香料為主,但仍會釋出少量PAHs,因此市民必須避免過度使用這類產品。
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科主任許樹昌解釋,燒香時吸入致癌物,可導致肺部排出垢物的纖毛細胞變異,誘發鱗狀癌症,與吸煙致癌的機理相同。他建議室內燒香的市民開啓抽氣扇,保持空氣暢通。
香火鼎盛的黃大仙廟近期已建議善信不要攜帶大型香燭前往參拜,建議每位善信在上香區只燃點一炷三支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