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閉幕,原來還要經歷一個「後奧運空虛心理症候期」,許多人回到鳥巢,看見人去巢空,昨天還是億萬人山人海的歡呼,今天卻一片荒漠,好似超現實畫家達里的畫面,沒有幾個人能經受得起如此震撼,很容易發瘋。
連鳥巢也漸漸變成了一具聖物。鳥巢的形狀本來就像一個子宮,孕育出一個奧運盛世的新中國。現在中國政府準備向鳥巢動手,改建為夜總會,許多憤青受不了,覺得母親的子宮受辱,有如父親的祠堂被拆,是很褻瀆的事。
「聖物崇拜」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源自耶穌。耶穌釘十字架之後,最著名的是留下了一塊裹屍布,收藏在意大利土靈城,後來經高科技驗證,裹屍布是十三世紀的仿製品。
還有謁見耶穌出生的三博士,他們的頭蓋骨,收藏在德國科隆大教堂的地窖。在中世紀,有人兜售十字架的一截殘敗的聖木,最聳人聽聞的,是公元十世紀,有人聲稱收藏了耶穌在嬰兒時施行割禮後留下的一塊小小的發了黑的包皮,號稱是耶穌留下唯一的肉身殘餘──想一想也對,既然都升天了,耶穌沒有一丁點的骨頭殘餘,除了剛生下來切下的這一方寸肉身。這塊聖皮,據說後來不知去向,如果是假的,證明那時的騙子,能想人所不能想,腦筋轉得真快。
鳥巢不改拆,留着每年要維修,有人抗議,鳥巢是「奧運精神」的象徵,不應該「商業化」。
鳥巢只是其中一屆舉辦奧運的場館,不是奧運本身。正如惠康超級市場,出售可口可樂,不可以說惠康就是可口可樂的「象徵」,拆掉一座超市,等同摧毀了可口可樂的招牌?這種錯亂的思維,是眼見一座空場產生的幻覺,就是「後奧運症候群」。
佛家說得不錯,不論鳥巢、水立方,都是浮華的名相,沉迷其中,高潮過後,生理虛脫了,自陷在精神的虛妄之中。奧運從來是一盤生意,商業化有什麼不對?耶穌的包皮,如果今天拍賣,一樣會賣得千億天價,買家一定是中國富豪,梵蒂岡不會有異議。
因此,夢醒了,不要貪戀昨夜狂歡的回憶。鬧鐘響了,你身邊那個同居的男人,嘴巴還在啣着一口事後煙,盯着天花板出神?把煙蒂從他嘴角拔掉,把襯衣扔給他,啐一口:去去去,起床吧,今天又是正常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