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個月提過,國家發改委在物資定價權的職能上可能有所變動,終於在8月21日正式公佈由國務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所謂「三定」,即定職能、定機構和定編制。這次方案,可說是今年3月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後,國務院下屬機構改革的執行,也是國家發改委的新面貌,對於日後國家經濟發展甚具影響。
下放中央定價權
今次發改委的職能變動,其中最大的分別是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首先提出發揮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在投資管理方面的作用,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除少數需報國務院審批或由國家發改委審批外,均由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審批,或由企業自主決策,當中原本在工業領域具體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悉數轉移到工業和資訊化部。
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專項產業政策,除按規定需報國務院審批之外,由地方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分別制訂。修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定價目錄》,進一步減少或下放中央政府定價權。
從今發改委的主力放於「抓好」宏觀調控的工作,包括擬訂和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年度計劃;搞好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加強投資宏觀管理,調控全社會投資總規模;完善價格管理,做好價格總水準調控;加強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預警和資訊引導,增強擴大開放條件下,國內經濟協調發展的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統籌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協調推進專項經濟體制改革。
從糾纏困局中抽身
從以上兩大職能看出,發改委往後在中國經濟運行發揮的作用,似乎更趨於協調和統籌,從以前過於仔細和糾纏於不同利益集團的困局抽離,讓工作更能從整體和長遠的國家發展為依歸,達到「發展」和「改革」為目標的國務院下屬部門。下文將嘗試分析這次改動對日後國家政策釐定和執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