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香港 - 塵翎

夾縫中的香港 - 塵翎

奧運閉幕,中國旗與英國旗再在國際舞台的交接時刻同場飄起。把中方的閉幕匯演跟英方的八分鐘演出並列對看,得見兩大文化體系的迥異對照。拉開一點,可見香港。主權移交不僅是政治的過渡,它在兩大文化勢力之間的游移路徑與去向,更值得思索。
開幕禮的所謂中國美學示範,不太合我胃口,卻好奇外國友人如何觀看。做了小型調查,發現好些人的反應是「驚訝」,原來大家都不大了解中國,甚而近代中國。當那充斥着對遠古中國文明的恆久原始想像,如此龐大如此極致地呈現眼前,他們就如東遊的馬可孛羅一樣,給嚇得目定口呆,再度印證了早已深植的「東方主義」遐想。
閉幕禮的美學展覽,其集體主義奴隸式膜拜情境,處理得比開幕禮更直接。那些一式一樣活脫脫從樣板戲倒模出來的小孩,笑容僵硬動作形式化,充份顯現了極權機制底下的個人面貌。
倫敦的演出,不求整齊劃一而容許個人有更多機動性,人的笑容與動作較自然、合乎人性,3D宣傳影片甚至把街頭塗鴉列入城市活力風貌。這是分別,最基本的文化差異。
香港位置微妙,該把兩者都看得通透而自知。但在匯入國家機器時,臣服於中央集權而不自覺換掉零件。上周,上海某才子來港,問他香港印象,答曰:「大陸化了,不好玩。」長話短說,若某天我們竟懷念陳百祥嘻皮笑臉主持奧運,那將會多麼可悲,卻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