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見報之時,正是北京奧運閉幕之日,今年中國挾主場之利,加上運動員更趨成熟的表現,為中國奧運史締造一個又一個的金牌紀錄。隨着京奧落幕,投資者關心的除了是金牌榜外,更關心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打從中國成功取得主辦奧運權的一刻開始,射燈已落在中國之上,因為中國將投資4000億人民幣,為奧運作好準備。於是有人認為奧運完結,將暗示中國經濟亦由高處回落,貝萊德不敢認同這種論調,更認為想法過於片面。
首先,今屆北京奧運投資上限僅接近4000億元,這相對內地每年逾10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而言,實在微不足道。此外,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城巿化的進程還沒有完成,並非單靠一個奧運會便可令一個千年文化的國家完全變身,整個中國還需要深化改革。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在北京會見媒體時便指出,四大因素將決定奧運會後中國經濟仍可保持較快發展。
硬件受認同軟件也進步
第一,過去7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來自高儲蓄率,加上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龐大、居民消費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及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等因素,這些動力不會因為京奧結束而發生變化。
第二,北京市僅佔全國經濟總量的3.6%,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僅佔中國過去4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0.6%至1.1%。
第三,中國仍然處於工業化中期,城市化比率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從基礎設施到製造業、服務業,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
第四,中國政府採取措施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促進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令中國經濟維持穩步上揚。
雖然奧運落幕,但我們認為奧運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利好因素,是可持續的,例如:國際形象的提升、經濟增長需求的刺激、高附加值的服務等一系列發展理念,長遠而言,將潛移默化地轉為一種軟件。相信大家也認同中國硬件如基建設施,正逐步和國際水平接軌,而從今次奧運,我們更喜見軟件上的進步。
中國過去給外界的感覺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市場,但一場奧運讓大家看到中國完全充份利用13億人口的優勢外,更懂得加入高增值元素於服務及產品之上,例如源自中國文化元素北京奧運會會徽、祥雲火炬、奧運獎牌以及旅遊紀念品等,這不僅張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提升了中國設計行業的國際知名度和自信,有助中國進一步開拓中國高增值出口市場,提升競爭力。
開幕儀式讓全球拍掌,未知今天的閉幕儀式,除了已知的萬人迷球星碧咸外,又會為世人帶來甚麼驚喜。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