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導演早前獲頒「福岡亞洲文化大獎」,是繼侯孝賢和張藝謀之後,首位獲得此獎項的香港導演。「當晚收到有關方面通知自己得獎,好surprise!」61歲的許導演在電影圈堅守30年,由七十年代新浪潮起步,經歷了整個香港電影市道的興與衰,談到影圈的現狀,她輕輕一句「其實拍電影在這個年頭已不算甚麼……」這句話出自許導演的口份外震撼,但聽似消極,背後卻正正反映了許鞍華無比的積極和踏實。
記者:蒙為亮
攝影:周旭文(訪問)
許鞍華早於八十年代已在影圈成名,第二齣電影《撞到正》得到倫敦影展最佳外語片獎。82年的《投奔怒海》獲得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及編劇等獎項。許鞍華自覺入行至今遇到很多有心人,有好老闆好編劇,才能令她得到今日的成就,「一開始就有一手帶我入行嘅胡金銓導演,之後又遇到兩位熱愛電影的蕭芳芳和張艾嘉,她們不是單單側重票房,還非常注重質素,對導演來說是個很好的連帶幫助。」有貴人相助,30年創作生涯許鞍華也一直自我努力和突破,嘗試拍不同題材和類型的電影,30年獲獎無數,最近更獲頒「福岡亞洲文化大獎」,「好surprise好突然,不過個人定落嚟之後就覺得好開心,因為能得到不同地方的人認同。」其實不surprise的,許導演自謙而已。
不應裝出自憐模樣
作為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新浪潮導演,正值本地電影黃金期的開始,回看近年不斷褪色的電影圈,產量和票房都大跌。對此,許鞍華收起笑容說:「講真,我們不應再往後看,裝出一個自憐的模樣,香港電影業應該努力面前!」如何?「拍多些不同題材的電影,用心拍,一定會有好成績!況且當年電影是視覺藝術的『老大哥』,大家都以拍大電影為夢想。但是現在拍好一個MV,拍好一個廣告,你一樣可以聲名大噪,名利雙收。」對於不少業內人認為「香港電影衰退」的說法,許導演說:「絕對不能說現在的電影工業不斷下滑,只是時移世易,很多東西都在改變,包括電影業本身,以至觀眾看電影的眼光和要求都在天天變更。」終於聽到些積極的說話。
不能凡事靠政府
不過許鞍華承認,做香港導演的確越來越難,因為要與東南亞導演一起競爭,現在新加坡和菲律賓的電影工業已越趨成熟,日本、韓國、中國電影也經常出入世界各地影展。這些不斷進步的新勢力確會令差不多踏入飽和期的香港影業帶來衝擊性的影響。
面對香港電影正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困局,不少人都被動地希望政府想辦法「救救影壇」。但許導演對此就激動回應:「我們不能每件事都硬加到政府頭上,我亦都唔敢教政府做嘢,政府肯支持,我覺得已經好好,但大前提係香港電影人要爭氣,在旨意人幫手之前,應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已經盡力做好,否則一切都枉然。」
最愛女人四十
小記將一份許鞍華30年導演的作品表取出,請許導演選出最愛,她初時「擇不下手」,幾經思考,才在二十多部作品中,選定《女人四十》。「其實《千言萬語》同《女人四十》我都好鍾意,不過《千言萬語》在題材方面相對較沉重,《女人四十》則可以較輕鬆地交代女性的情感,而且《女人四十》一切都是unexpected的,票房、評價,甚至大眾反應都是計算之外,滿足感更大。」作為導演,除了拍完收支票一刻開心之外,最重要是令觀眾睇完套戲有所思有所得,「我拍戲咁耐,最想喺戲入面同觀眾分享自己,雖然唔係每次都可以咁理想,但是一旦做到,就好似《女人四十》,感動到人,感動到自己。」許鞍華又笑言,自己不算多產,拍得又慢,可能就因為不用趕劇,慢工出細貨,感情戲比別人拍得更細膩。
心高氣傲過後
許鞍華坦言拍戲好難每一部都令自己稱心滿意,且又大獲好評,《書劍恩仇錄》就是她較失望的一部。「因為由《撞到正》、《投奔怒海》,一直到《傾城之戀》都有好成績,大家都對我的作品有好大期望,當時就因為呢種『唔輸得』嘅心態,產生一種一定要拍好《書劍》的心理壓力,結果反令自己發揮唔到應有水平,大部份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打鬥場面,最後打戲拍得唔好,更令文戲的拍攝時間減短,顧此失彼。回想當時,真係有一種年少氣盛的蠻勁,現在一切都『化了』,不再為競爭而拍戲,一切隨心。」不再爭一日之長短,她說反而覺得近幾部作品才真正享受電影。
拍多兩年就休息
整個訪問過程中,許鞍華再三重複自己年紀唔細,拍多三、兩年就會休息,「拍電影體力透支很大,不過又未至於全面退休,可能會做一些電影以外的工作。」但當問到許導演未來還有甚麼題材想開拍,她立刻又如數家珍:「我想拍文藝片,但又想加入科幻的元素,如果有機械人就最好,可以有更強烈的時代感……」說着說着還有其他其他,許導演到底心仍未老,依然對電影有無限的想法,可見61歲的她眼中仍滿有創作之火,一切都好像還是剛剛開始。
導演點名
「趙薇不只是還珠格格!」
導演往往是能令演員更上一層樓的媒人,謝霆鋒、范曉萱和趙薇是有幸獲得許鞍華導演點名的幾位新一代中港台演員。許導演更要為趙薇「取回公道」。
「香港方面,我會選謝霆鋒,他拍戲的時候好搏好認真,就係呢份投入演出的精神,可以令演員演活角色,加上他外形出眾,是男主角的上佳材料。」
「台灣方面,我偏好不多作電影演出的范曉萱,個人覺得她可塑性甚高,她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是其他女演員沒有的。」
「大陸方面,我就揀在《姨媽》中合作過的趙薇。她的演技非常好,奈何大家仍只覺得她是『還珠格格』,理所當然地用一個無形的框框着趙薇,對她很不公平,她可試更多更多不同角色。」
影評人說 只此一家許鞍華
許鞍華從影三十年,見證香港電影由興盛到衰落。很多導演已息影或轉行,許鞍華卻一直長袖善舞,拍不同類型,也迭有佳作問世。
社會越浮躁、媒體越反智,許鞍華的電影越見珍貴及耐看。許鞍華電影有兩個特點我特別喜歡的,其一是「女性觸覺」。由《瘋劫》及《撞到正》開始,女角趙雅芝及蕭芳芳的形象已經很搶鏡。1995年的《女人四十》、近年的《姨媽》及《天水圍》,更把中年女性放到舞台中央。這些電影沒有驚世駭俗的情節,生活小事已令我們感動與共鳴。《女人四十》的阿娥(蕭芳芳)飽受家庭壓力,在天台晾衫時悲從中來,看過難忘;《姨媽》看着斯琴高娃這中年女人漸漸認命,由風騷潑辣到一言不發,黯然神傷;《天水圍》的貴姐(鮑起靜)在超市工作,豁達知命、樂於助人,令人對「師奶」肅然起敬。此外,《千言萬語》的李麗珍,《男人四十》的梅艷芳,糾纏在今昔愛慾關係,角色都非常立體。
許鞍華電影另一好看是「香港個性」。許鞍華少拍主流類型,卻譜寫了不少香港特有的故事,更早表現出「本土關懷」。「越南三部曲」讓我們記起曾經困惑香港的船民問題;她的紀錄片《去日苦多》請來一幫港大校友,在飯桌上聊香港及自己的過去。《千言萬語》以鄧麗君的名曲為題,側記已故吳仲賢的街頭抗爭故事,形式及結構俱新穎。《千》的戲劇部份,則找黃秋生扮演甘浩望神父,講述八十年代的艇戶上岸事件。
許鞍華電影的「香港個性」是伴隨着她對這個地方的感情而來的。《瘋劫》的舊區、《撞到正》的長洲俱鮮明,今天回看甚至有文獻意義。《幽靈人間》的長洲度假屋與鬼片題材對位;《男人四十》的美孚新村切合林耀國(張學友)這中年教書匠的身份及心境。《天水圍的日與夜》更不消說了,影片重視生活細節(報紙送紙巾、母子吃飯、母子與獨居婆婆過節)及場景(屋村商場、學校、公立醫院、超市及菜市場),影片甚至把小市民生活與香港歷史扣連。
許鞍華電影不只看到社區場景,也看到場景背後的歷史與情懷。
撰文:家明
許鞍華電影作品
1.1979《瘋劫》
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之一,獲1980年第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最佳攝影及最佳編劇獎。
2.1980《撞到正》
參展倫敦影展。以長洲為背景的靈異故事,打破了傳囗香港電影的敍事模式,拍出新潮的懸疑氣氛。
3.1981《胡越的故事》
回歸實錄式的現實主義,故事講述胡越從越南偷渡來港,入住難民營之後的經歷。獲第一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編劇獎。
4.1982《投奔怒海》
向現實政治題材挑戰之作,描寫日本記者訪問越戰後的所見所聞。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導演、編劇及美術等多獎項。
5.1984《傾城之戀》
張愛玲×許鞍華第一炮作品,周潤發、繆騫人主演。獲第二十五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及服裝設計獎。
6.1987《書劍恩仇錄》
金庸經典武俠小說之一,是許鞍華在武俠電影方面的嘗試。
7.1987《香香公主》
本片乃《書劍》的下集,因影片太長的關係分為上下兩部推出市場。
8.1988《今夜星光燦爛》
林青霞主演,故事反映現實對人的規限和壓力。
9.1990《客途秋恨》
張曼玉主演。獲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及最佳編劇、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和編劇等獎項。
10.1991《極道追蹤》
當年在東京取景,鍾楚紅和劉德華主演,靚人靚景炮製出許鞍華少有的黑幫追殺片。
11.1991《上海假期》
一部講述不同文化背景兩代人的故事,集合包括劉嘉玲等港台兩地藝人演出,見證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生活面貌。
12.1995《女人四十》
大獲好評之作,作品描述女性家庭及老人問題。獲金像獎最佳電影、導演等大獎。蕭芳芳更憑此片奪金像獎和金馬獎影后,
13.1996《阿金》
由楊紫瓊飾演主角打女阿金,故事講述關於電影特技人的辛酸點滴,此片參展柏林電影節,並得到goldencameraaward。
14.1997《去日苦多》
許鞍華第一部記錄片,片中她和日本母親到大學母校一起緬懷自己的成長足迹和香港過去的日子。
15.1997《半生緣》
許鞍華第二次將張愛玲作品搬上銀幕,黎明、梅艷芳和吳倩蓮主演,花了一整年時間完成的文藝片。
16.1999《千言萬語》
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黃秋生)及最佳女主角(李麗珍)。內容描述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大部份真人故事。
17.2001《幽靈人間》
許鞍華自《瘋劫》後相隔20年再次拍攝鬼片,用上從未合作過的陳奕迅和舒淇,感覺出奇地新鮮。
18.2001《男人四十》
柏林影展參展電影。以師生戀、教育制度及婚姻問題為題材的寫實電影。獲金像獎最佳編劇、女配角及新演員等大獎。
19.2003《玉觀音》
在許鞍華打造下,趙薇以英氣女警形象現身,謝霆鋒演繹亦正亦邪的青年毒販,是齣懸疑又催淚的生死情仇警匪故事。
20.2006《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由作家燕燕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個上海女性生活的種種故事,感情細膩。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電影獎。
21.2008《天水圍的日與夜》
故事講述一個住在天水圍的應屆會考生,與母親相依為命。在許鞍華鏡頭下出現了一個不再悲情的天水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