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留意一段花邊新聞,電視上有關這頭鯨魚BB的生死。
澳洲悉尼北部皮特沃特灣出現了座頭鯨小孤雛,看來遭母鯨狠心遺棄。牠餓了多天,一直追隨一艘大如鯨魚的遊艇,把它當作媽媽,試圖吮吸索奶。
拯救員曾派船引開牠,曾嘗試把牠送出大海,有人自製喉管想給牠餵奶。大家很關注這身世可憐的孤兒。還改名「科林」。
牠久沒進食,身體十分虛弱乏力,曾被鯊魚噬咬,傷勢頗嚴重,視力亦有問題。獸醫和海洋專家認為,人類無法餵飼一頭龐大的鯨魚。即使牠是BB,也得連續一年吃高脂奶。唯一辦法是尋找生母或養母,但機會渺茫。
當局理智的決定,是「人道毀滅」,安樂死。
我研究過鯨魚生態:如同所有哺乳類動物,牠們溫血,也有溫情。雌雄交配成孕胎生,母子關係非常親密,母鯨保護BB還以死相殉。牠為甚麼遭棄?不一定母鯨狠心,也許逼不得已,也許為救牠而罹難。BB肯定無法自立了。
是的,我們明白生命可貴,但在這種苟延殘喘狀況下,根本沒有出路。牠那麼辛苦,只在「捱」時間。完全看不到前景,或明知拼盡全力亦枉然,或實在挺不下去了,是否應作出了斷?
──早退早自由,早死早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