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授治傷兵 成金牌選手好友

港教授治傷兵 成金牌選手好友

【《蘋果》記者陳沛敏北京直擊】「𠵱家大家都知道,運動員因為受傷唔可以參賽,係好痛苦。」劉翔無法在京奧再造神話,傷透粉絲的心。奧運期間,為運動員作物理治療的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符少娥,見盡選手受傷患困擾而低沉,也目睹部份運動員治療後,「由好傷心變成好開心」;「冠軍媽媽」冼東妹、佟文等柔道金牌得主,更成為她的朋友。

冼東妹傾心事 想念女兒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符少娥說,今年1月開始為中國柔道、拳擊和摔跤國家隊的備戰「保駕護航」,透過物理治療協助運動員處理傷患、防止受傷及鍛煉肌肉,那時起她跟冼東妹和佟文等運動員建立了關係。奧運開幕,她跟理大十多位物理治療師進駐奧運村,繼續為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選手提供治療。
生下女兒後不久即重返國家隊的冼東妹,曾向她傾訴對兩歲女兒的牽掛,擔心經常不見,女兒對她會感到陌生,「我同佢講我養嘅兩隻貓,唔見我一排都會唔睬我,但過一陣又會過來親番我。」8月8日晚上8時其他人在看開幕式,符卻正為冼東妹進行治療。冼後來成功衞冕,成為中國首位媽咪級奧運金牌得主,符特別高興。
奧運村內其他國家的運動員也來接受治療,尤其是一些沒有龐大醫療隊隨團的國家隊,包括伊拉克的運動員。幾經艱難才能來京參加奧運的四位伊拉克運動員沒有隊衣,穿自己的T恤、二手運動鞋出賽,感動了不少中國觀眾。

選手拉傷「擔心到想喊」

奧運選手最常做的治療是冰浴,浸在攝氏12至14度的冰水中,協助肌肉恢復。給符少娥印象特別深的,卻是一名剛抵達練習時即拉傷腿部肌肉的運動員,他在7日後要比賽,「佢擔心到想喊,跟住日日幫佢治療,見佢慢慢好番,可以出賽,雖然冇攞到金牌,但佢參與到,已經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