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陳沛敏北京直擊】一個香港人,帶着五個來自河南農村的孩子,自奧運開幕以來,每天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當義工。孩子們曾因家貧輟學,甚至跟父母到東莞樟木頭行乞,卻因為碰上香港人秦炳誠,現在竟能用英、日、韓及西班牙語,為外國遊客解答疑難。他們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對未來憧憬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都說「是秦老師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48歲的秦炳誠有語言天份,80年代在香港做導遊。那年代導遊收入豐厚,他月入三萬,不到10年已置了三個物業,後來跟家人移民加拿大,03年回流東莞樟木頭一家外語中心任教,卻遇上一群在街上流連的小乞丐。秦炳誠初時資助他們上課,後來索性辭職教他們外語,還找地方安頓他們,跟他們一起生活。
不會死背文法生字
懂中、英、韓、日和西班牙語的秦炳誠說,五年來他免費教導的孩子有10多人,有的進了外資公司當繙譯,有的跟外國人做油畫生意。這次他帶了五個學生來北京,每天在王府井義務為遊客提供四種語言的繙譯服務。「七年前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我已打算做呢件事。」孩子們從未來過北京,但基本外語能力都不比那些官方大學生志願者遜色。
15歲的王晨香年紀最小,她三、四歲跟父母南下樟木頭行乞,後回家鄉上小學,但念到小四因家貧負擔不起學費,決定再到樟木頭,卻幸運認識了秦炳誠,跟他學外語。「由零開始,至今四年半,可以用英、日、韓和西班牙語與外國人溝通。」她說,秦老師不會要他們死背文法生字,而重表情與感覺,日前她曾替一位想到王府井買小食的外國人繙譯「炸蠍子」、「蠶蛹」。
到四川教地震遺孤
王晨香說,若沒有秦炳誠,她可能已像家鄉其他女孩一樣到工廠打工,「農村孩子很少機會學到外語。學外語,找工作就容易。」她希望將來當外語教師,「秦老師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秦炳誠也改變了張營營的人生軌迹。張的二姐小時在樟木頭行乞,跟秦學了兩年外語,進了SONY工作,張營營小四輟學,經二姐介紹也跟秦老師學習,現在會說英文、日語,她希望日後跟老師一起工作,幫助其他的孩子。從不接受捐贈的秦炳誠估計,為培育這些孩子,他至今已花50多萬元人民幣,下一步他想到四川教導地震遺孤,並計劃出書賺經費,「幫人是我的興趣。」他說。
五貧童各展所長
李董禮(19歲)
時學習日語、英文三年半
經歷:初三畢業後因家貧輟學,到工廠及廣告公司打過工,經朋友介紹跟秦炳誠學外語
夢想:從事可以用到英語的工作
仵寧寧(19歲)
同時學習韓、日、英及西班牙語三年半
經歷:初中一因家貧輟學,本要到工廠打工,經人介紹跟秦炳誠學外語
夢想:跟秦老師一起工作,幫助其他人
黃麗麗(17歲)
同時學習日、韓、英及西班牙語三年半
經歷:媽跟弟曾到樟木頭行乞,初中一因家貧輟學,本到工廠做打工妹,經人介紹跟秦炳誠學外語
夢想:跟秦老師一起工作,幫助跟她一樣的孩子
張營營(16歲)
同時學習英、日語五年
經歷:二姐在樟木頭行乞遇上秦炳誠,學習外語兩年,現在SONY工作。張營營念至小四時家貧輟學,二姐要她到樟木頭跟秦學習
夢想:多學兩種外語,到四川教地震孤兒
王晨香(15歲)
同時學習韓、英、日及西班牙語四年半
經歷:3歲多就跟父母由河南到樟木頭行乞,後來回鄉上小學,四年級時家貧輟學,到樟木頭跟秦炳誠學外語
夢想:當外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