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繼多名小童發燒後併發心肌炎及敗血病死亡,聯合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三周內有三名不足月的新生兒患壞死性腸炎,其中兩人死亡。院方強調只在其中一名嬰兒血液中驗出肺炎克氏桿菌,其餘兩人的化驗呈陰性,三人的感染並無關連。但醫學界認為若在短期內有三宗個案,院方應作多方面調查。
三名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的新生嬰兒均因不足月而入住聯合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其中最早的個案在7月25日病發,翌日即告死亡,院方在其血液及腹腔液培養中驗出肺炎克氏桿菌;至本月3日又有一名極低體重的嬰兒呈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治療後現時情況穩定。
第三名嬰兒同樣是極低體重的新生嬰兒,已有腦室內出血情況,本月13日又呈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翌日不治。院方在這兩名嬰兒的血液中找不到病菌,認為非腸道感染。
聯合醫院內發病
聯合發言人認為,三人是在多種因素下致病,病人在深切治療部不同的病區內接受治療,無證據顯示病源有關連,毋須向衞生防護中心呈報。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認為,雖然壞死性腸炎是體重極低的新生嬰兒常見疾病,但若短期內同一個病房有三宗個案,院方應仔細調查是否與感染或食物來源如奶類有關,「雖然呢個病好少大型爆發,但如果同時間有兩宗都應該要調查」。
他解釋,不足月新生嬰兒如情況穩定,會嘗試餵奶,此時較易出現壞死性腸炎,治療方法包括即時停止餵食及處方藥物,「如果個BB只有25、26周咁細就危險啲」。有微生物學家指出,在其中一名嬰兒血液中找到的肺炎克氏桿菌,是常見引致肺炎及肝臟膿瘡的致病菌,顯示抗藥情況越來越嚴重。
近年由於內地孕婦越來越多,因營養或產前檢查不理想,誕下患病的嬰兒個案也有上升情況。據悉,聯合醫院這三宗嚴重個案中,也有嬰兒屬內地孕婦所生。
三宗新生嬰兒嚴重腸壞死個案
‧7月25日 個案詳情:不足月新生嬰兒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翌日死亡,血液及腹腔液發現有肺炎克氏桿菌(KlebsiellaPneumoniae)
‧8月3日 個案詳情:一名極低體重初生嬰兒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血液種菌化驗呈陰性,現時情況穩定
‧8月13日 個案詳情:一名重量僅620克的初生嬰兒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翌日死亡,種菌化驗呈陰性
註:三宗個案均入住聯合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病房
資料來源:聯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