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十一號車 - 邁克

搭十一號車 - 邁克

巴黎市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政功,一是八月在塞納河畔為平民大眾設立沙灘,二是每年一度舉辦博物院美術館深宵免費開放的「白夜」,三是開創市內全年無休的Velib廉價單車自動租借服務。最後一項迴響最大,去年一下地就獲得空前成功,大街小巷淡灰色的腳踏車絡繹不絕,環保份子笑到見牙唔見眼。我迄今未曾以身試法,並非因為沒有接獲張曼玉邀約共同單車自由行而自暴自棄,而是實在懼怕車水馬龍的交通。
此款交通工具的操作既草根又富科幻色彩,亮紅燈或綠燈的停泊站一架車一個位,假若它們是鐵馬,這就是井然的馬槽。使用者以事先繳款的證件撻着機件,單車脫穎而出,到了目的地,找個空置的站埋位。半小時內完成旅程分文不收,超時以鐘點計算在卡上扣錢,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半小時遞增一歐元,又到碇又做了運動,一舉兩得之外姿態美妙,難怪法國其他城市密鑼緊鼓爭相效法。騎自行車本來是中國市民的拿手好戲,致富後家家轎車,反而歐美鼓吹環保反璞歸真,也算風水輪流轉吧?
別以為我不敢加入單車黨,便淪為萬劫不復的綠色罪人,其實我雖然沒有讀萬卷書的毅力,卻有行萬里路的腳骨力,老派人說的「搭十一號車」,是我日常穿街過巷的方式。住在市中心就有這個好處,想去和必須去的地方往往在周圓五里之內,時間逼切可用草上飛招式,不必趕的話,當然使出《天龍八部》的凌波微步。莫說在巴黎漫步是一大享受,就連香港這麼對行人不友善的都會,由銅鑼灣出中環我也屢屢以腿代車,從環保角度看,功勞沒有,苦勞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