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想起,後來和一個台灣友人漸行漸遠,為的是陳水扁。
對於掌權者,我從來抱持一定的懷疑與批判,不管那人從政前多麼艱辛奮鬥、清廉正直,又或是吃盡多少苦頭,受過多少政治迫害,不管那人代表的是多少人的夢想與追求,只要走進權力核心,他已是另一個人另一個身份,必須接受另一套標準的審視與規範。在野與當權,分別不僅是所站的位置。
我十分理解台灣朋友對於某種理想的追求,也深表認同。但強大的信仰會製造盲點,假借理想之名行惡,無疑更可恥。
已經不是第一次,前幾年大選前夕的槍擊案,疑點多多,我就非常保留,跟朋友討論,他仍堅持以他對當事人的認識和了解,相信對方人格清白無塵。即使後來對方身邊的隨從、家眷相繼被抖出貪污醜聞,他仍維持原判,結論是就算所有人都利慾薰心,陳也是可以卸責,因為他「不是這樣的人」。
這是我無法接受的解釋。試問當身邊親信與家人,無一不給揭發出千奇百怪的誠信問題,這個人尚可振振有辭說自己毫不知情、一副出污泥而不染狀,你還願意把家國前途交付這樣「糊塗」的總統嗎?我始終沒有當面跟朋友說,那是因為他接受不了自己的選擇錯誤,寧願任由愚昧滋長。
作為龐大官僚的首腦,怎麼對一個個錯漏視若無睹,怎麼所有人都犯錯唯獨他獨善其身?難道問責官員才問責,特首就不用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