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開賽以來,上海、廣州等地患上「奧運綜合症」而須求醫的市民越來越多,跟隨傳媒追逐金牌榜的熱情越來越高,有些人甚至無心觀賽或無心知道比賽的過程,只想知道比賽結果,歡呼與嘆息緊跟中國隊的金牌得失。
體育精神非金牌衡量
金牌固然代表運動員的榮譽,金牌總數固然代表國家的榮譽,但是,體育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目的和精神是不能以金牌來衡量的。《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Charter)第58章規定,奧組會會將每個項目獎牌得主的姓名記載在奧運主場館,但同時規定:「國際奧委會和奧組委不會排列每個國家在全球的名次(TheIOCandtheOCOGshallnotdrawupanyglobalrankingpercountry)。」
國際奧委會反對公佈各個國家排名的獎牌榜,是為了維護「使體育運動服務於人的和諧發展」的奧林匹克目標。金牌榜的炒作,只是傳媒吸引讀者的手法之一。自1984年中國派出代表團參與洛杉磯奧運會以來,金牌榜就成為中國傳媒和網絡的賣點,刺激讀者、觀眾追捧中國選手奪金之戰,廣州白雲機場甚至有旅客要求飛機遲些起飛,讓他們看完中國男子體操隊的團體決賽。
加油聲困擾中國選手
由於追捧本國選手,主場觀眾不合時宜的加油聲困擾着中國選手,胡凱在100米起跑線上聽不到發令槍響,網球選手鄭潔、李娜曾被迫要求觀眾安靜;由於追捧金牌之戰,不少精采賽事未能進入觀眾的視線、上不了傳媒版面,塞爾維亞的廸祖高域在網球男單準決賽中敗在西班牙的拿度拍下,就是其中一場。
隨着京奧賽程過半、中國奪金高潮已過,或許,民眾可多些享受觀賽的樂趣,而不再陷於追逐金牌的瘋狂。但是,北京奧組會還在官方網站上即時更新各國獲得獎牌的名次,並分個別賽事項目、總獎牌榜兩類,是否涉嫌違背《奧運憲章》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