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與什剎海的音樂邂逅

八方人物:與什剎海的音樂邂逅

奧運開幕式在北京進行那晚,運動服裝設計師Kitty(吳婉貞)在香港中環鏞記樓上BackstageRestaurant搞了一個小型爵士音樂會,與香港band友暫別。奧運完結的9月份,她將開始在北京工作、生活,表演色士風(Saxophone)的陣地,亦將轉移到古老的什剎海。
體操王子李寧在奧運開幕式凌空慢走點燃聖火,萬人折服。Kitty也曾在李寧牌運動服裝公司工作了兩年,親歷股價狂飆、回落又再反彈……。在大時代的過山車裏,北京是她這樣一個28歲青年的工作樂園,她慶幸自己能在全世界的焦點裏工作。

向目標發狠的走

過去兩年,她每個月都到首都出差,偶然會穿過胡同,走進什剎海裏的後海酒吧跟北京樂手jam歌。古老的地方,來的卻是新浪潮人物。中國新時代的荒誕是,人有時可以發狠的走,有時卻又被牽制着;在開放與限制裏,人興奮又憤懣地生活着。一晚,Kitty跟北京著名色士風老手劉元交流,被這位中國第一代爵士樂手的音樂深深感動。同時,她也聽到有人因為在六四時候把一首歌演繹得街知巷聞,現在連公開表演也受到限制。什剎海裏的動人音樂邂逅,令她驚喜,也令她慨嘆。
又有一晚,另一個年輕色士風樂手出現,俊俏而熱誠的北京男流灑新一代天才魅力,「他本來是一個古曲大提琴手,自學結他,因為愛上Jazz,也自學色士風。」雖然爵士樂不是主流音樂,但在一個有13億人的國家,管他主流不主流,「就是只有1%,對香港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數目。」
人口多的好處是,只要喜歡,傾盡全力做好一樣東西,總有機會創造一個巿場。Kitty看到現在的中國,講求國際化,公司要國際化,人也要國際化,一旦看到目標,勇往直前,走得又快又狠。
二十年前,人們夏天晚上到什剎海,只能默默守着滿湖荷花,想想郁達夫《一個人在途上》的喪兒故事。如今的什剎海,有幾十所特色酒吧,Kitty與年輕樂手曾在那裏演繹《HowInsensitive》,樂曲講述因冷漠而錯失愛情,幽幽西方音樂底下,不知中國荷花會不會變得國際化?
儘管有些人還是會想起郁達夫的故事,但新一代香港設計師帶着色士風來什剎海不過為了跟樂手jam歌。對她來說,新舊的隔膜與矛盾,都是推進時代的動力。正如現在的中國,一些人滿載而歸,一些人還是要問:「我是否一無所有?」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