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份工業生產增長出現放緩,由今年上半年的16.3%,減慢至按年14.7%。巿場憂慮內地經濟在奧運後會出現放緩,並擔心中央在奧運後可能會加大宏調力度。內地股市未能跟隨環球股市回升,也拖累港股表現。8月初至今,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和香港國企指數均下跌超過10%。
雖然部份奧運主辦國,在完成奧運後出現經濟收縮的情況,但這個現象發生在中國的機會不大。內地在過去7年,共為奧運作投資達2800億人民幣,但把有關支出攤分7年作計算,支出只佔北京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約13%。若以全國計算,比例更只為約0.5%,對中國經濟實在微不足道。
經濟收縮機會不大
我們相信,奧運過後不會對內地經濟增長有實際巨大的影響。奧運後的經濟發展走勢,會較視乎環球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以及通脹情況會否受控。
雖然環球經濟放緩,但中國的7月份出口意外地按年上升26.9%,較6月份的17.6%有所回升,也遠勝市場預期的16.7%增長。上周公佈的7月份內地零售銷售數據也非常理想。7月份中國零售銷售按年上升23.3%,不但優於市場預期的22.5%升幅,也是自1996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約4成由消費者開支所貢獻(右圖),如今最新數據反映內地消費市道仍然暢旺,有穩住內地經濟增長的作用,有助紓緩外圍經濟放緩對內地經濟的負面影響。
對於近期工業生產和採購經理指數出現放緩,花旗分析員認為,主要原因是歸咎於內地電力短缺,以及奧運環保效應的影響。雖然未來數月的經濟活動指數可能會同樣出現放緩的情況,但花旗分析員預期,中國當局可能會在奧運後,推出更多基建項目或其他政策來刺激經濟。
內需強勁支持增長
中國通脹問題也是巿場所關注的熱點,通脹越高,宏調所需的力度便要越大,最終會打擊經濟和企業盈利。雖然7月份中國的批發物價指數升至10%的12年高位,但同期消費物價卻回落至6.3%,食品價格由2月份的23%回落至14%。花旗分析員預期,在奧運後中國政府或會再次調整能源價格,未來數月扣除食品後的通脹率可能升溫。但是,在食品價格漸趨穩定,及能源價格出現整固下,預期今年底前整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有機會回落至6%水平。
內地經濟在通脹降溫及內部需求所支持下,今年應可持續快速增長。不過,在現時內地對能源價格實施管制的情況下,令電力及能源供應出現緊張情況,花旗分析員預期內地政府有機會於9月調整能源價格,進一步對內地企業盈利率構成壓力。因此,中資企業盈利前景仍未見明朗,股市亦可能較為波動,投資者如持有中國股票基金,需留意比重不宜過高,並可考慮投資於環球平衡基金,以減低投資組合風險及於波動市況中爭取較穩定的回報。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