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報道,巴基斯坦的投資者上月衝擊卡拉奇股票交易所,打碎玻璃窗,又咒罵監管當局辦事不力,而今次事件的導火線,就是當地股市連跌15日,為至少18年來市況最惡劣的一段日子。
其中一名示威者ImranInayat慨歎道,他在15日內輸掉了畢生積蓄,政府和監管當局均沒有伸出援手。提前退休的Inayat原本在銀行任職,他在今次跌市中損失了30萬盧比(約3萬港元)。
小投資者協會的發起人KauserJaved表示,他們要求把股價凍結在現水位,因為不少人在這15日的跌市中,為了「填氹」而被迫賣掉手上的股票;假如情況沒有改善的話,部份人或會走上絕路。
他批評監管當局漠視小投資者的利益,條例偏向有利大型證券商或大投資者。
散戶多數會輸打贏要
一些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般散戶「輸打贏要」的反應,尤其是卡拉奇股市自今年初衝上15739點的高位後,迄今只回吐34%,過去3年仍累積了數倍升幅。
部份散戶其實是在卡拉奇股市牛市持續了好一段日子後,才跟紅頂白趕搭尾班車。吸引他們入市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聽到了酒吧侍應、的士司機或鄰居在股市賺了快錢的故事,這些散戶根本沒有意識到入市所要面對的風險,而且多數對市況一知半解。
這算不上是新聞,每當一種投資陷入瘋狂狀態時,都會發生這種事。一旦市況逆轉,政府、海外投資者、對市況瞭如指掌的大投資者以及油價,就會成為散戶發洩不滿情緒的對象,但散戶們通常不會怪責自己的眼光。
縱使是在經濟發達和資本體系完善發展的市場,例如是美國,一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政府官員和金融專家,一直認為房地產、債券和股票會長升長有,所以當該等市場走下坡的時候,他們只懂插手干預。
聯儲局做法前後矛盾
不但如此,聯邦儲備局也出手相助,把官方短期利率下調至低於通脹率的水平,到頭來變相鼓勵炒風,導致有關市場出現泡沫,正如1999至2000年的科網泡沫,以及2005至2006年的樓市泡沫。
聯儲局前後矛盾的做法顯而易見,一方面製造財富泡沫,另一方面又希望鎮住泡沫,以免削弱人們的消費力,以及引發沒有預先借貨便在市場沽空股票(nakedshortselling)的投機活動。
我要補充一點,全球很多地方都不容許沒有預先借貨便沽空股票,但是在考克斯領導下的美國證監會卻一直容許,條件是股市大勢向上便可。
基金持有現金水平低
正如我早前提及,對於時下種種極之不妥當的手法,例如操控價格、矛盾的政策、欠缺透明度和詐騙行為,我真的無言以對。難怪消費者信心下滑,以及美國國會的支持度降至歷來最低水平。
此外,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和美國財長保爾森的誠信也蒙上污點。但兩人還有「值得欣賞」的地方,他們善於干預自由市場和印銀紙。
在7月16日,華府出手拯救房利美(FannieMae)和房貸美(FreddieMac),監管當局又限制沽空部份金融股。
當然,一眾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是股市在7月16日過後反彈,是否意味着新一波牛市即將來臨。我自己則有疑問,因為互惠基金持有的現金水平仍很低,而且不少家庭被迫沽售股票。
所以,我維持己見,即是趁股市反彈時出貨,並持有收取美元短期利息的債券。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