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其實是習慣,養成之後不經大腦手到拿來,一點也不必用氣力。譬如電腦,許多人由朝到晚攤開,隔十五分鐘看看電郵信箱,癮起上一陣xtube探訪慾男蕩女,中意又去網站買吓嘢,雖然畫面進入睡眠狀態據說非常慳電,到底是「慳」不是「冇用」。我很遲才起步踏入網絡世界,一買就是輕便的手提電腦,寫稿喜歡坐在廚房,總掣安裝在另一間房間,所以由最開始就不停開機關機,習慣了要用才插掣通電。這麼濕碎,恐怕「於環無保」,但我們這些自幼受集腋成裘訓導的販夫走卒,深信積少成多總不會錯,旁人睇見都煩的小動作,對我來說順理成章。
至於使用環保袋,容我以驕傲的口吻自誇:在咸豐年已經帶領尚未興起的潮流,大大話話是新生代的開路先鋒。挽個菜籃上超市並非源自節省塑膠的醒覺,而是認為古老的手工藝品漂亮,不論藤編還是竹織都愛不釋手──上世紀中有部粵語片叫《多情竹織鴨》,如果我有幸在餘生當男妓並且不停與顧客談戀愛,寫自傳非偷來作書名不可。或者,潛意識裏對挽隻手袋周街蕩的憧憬,也發洩在這些無辜的籃子身上,一旦嚐過飄飄欲仙的滋味,想戒也戒不掉,何況成為潮物之後身價百倍,更加無籃不歡。
一般法國人的環保意識偏低,仍然無動於中浪費超市的塑膠袋,其實他們有一款既實用又美觀的線織網袋,五十年代曾經流行,現今囤積在冷宮,等待具慧眼的時裝guru發掘。香港最型的選擇,我推舉阿麥書房非織布購物袋,袋面是夏夏的小狗聞書香版畫,買書滿若干銀碼免費贈送,另買也不過區區五元,經濟實惠又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