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洋為西用

老廣洋為西用

老一輩都慨嘆現在搵食艱難,以前食過的菜式,現在即使有得吃,風味都大不如前,主要是因香港成本增加,租金跟人工佔成本大部份,令好多製作繁複的廣東菜日漸失傳,而經營近30年的西苑,近年開始由第二代接手,即使推出一些菜式,骨子裏仍然堅持要保留廣東菜的精髓。

記者:張一豪
攝影:梁細權

童年美味回憶

70年代開業的南苑在80年代中因為業主收舖而結業,但因為南苑的成功,1980年西苑在上環正式開業,輾轉發展至今。早在南苑時代,已有不少名人光顧,當中最著名的有鄧肇堅爵士,當年他喜歡在南苑請客,沙參玉竹花膠螺頭湯他更指定加蜜瓜吊味,就成為他們今日的「爵士靚湯」;還有只用脢肉的中間部份燒成的外瘦內肥叉燒,成為成龍最愛,因此成為今日的「大哥叉燒」,不只成為佳話,也為古建華Lawrence帶來不少美味回憶。「但好可惜,當年食過嘅滋味,好多嘢都食唔番,所以我哋刻意保存唔少舊式廣東菜做法。」80年代中,Lawrence被送去加拿大浸鹹水,反而促成他保育廣東菜的決心。

■Lawrence身為第二代,在加拿大長大,但仍念念不忘傳統廣東菜。

■西苑80年代在上環舊舖時的門面。

■70年代在尖沙嘴有家南苑,已有很多名人食客,西苑開,有好多當時名人剪綵,中間是鄧肇堅爵士,他右邊是米雪,左邊是魏秋華。

保育廣東菜

香港主要吃的是廣東菜,源於嶺南,而廣東一直是中國南方的大門,與中國各地及各國烹飪文化交滙,加上地處亞熱帶,物產豐富,所以山珍海味、四季時鮮蔬果特別集中,促進飲食發展特別蓬勃,烹調取百家之長,用料廣泛而精巧,味道着重清、鮮、爽、滑、嫩、脆,講求鑊氣,令菜餚集香酥脆肥濃特質。
原來Lawrence在加拿大的12年間,因為當時有移民潮,好多廣東菜老師傅技術移民,令他在加拿大反而嚐到好多廣東菜傳統美味,到後來回流香港,做過I.T.工作幾年,其間又經常去東南亞及歐洲,遍嚐地方美食,得出來的結論,都係「廣東菜好」,而且腳下就是「城隍廟」,家傳的生意就是西苑,05年起,決定回來將廣東菜的精髓保存。

堂煎鮑魚$138/位

西菜中做精神不變

「廣東菜精妙之處,就係擅用食材,所以只要不偷工減料,原汁原味,就有廣東菜的靈魂。我試過其他地方嘅食材,加上喺加拿大時候要照顧自己,學識煎牛扒,覺得有啲特色可以用番落我哋嘅菜入面,於是我返嚟都加入唔少構思。」近半年Lawrence的代表作是堂煎鮮南非鮑,以4、5両重的新鮮南非鮑在客人面前煎香,再用香濃老火鮑汁燴,看上去好像有點洋化,但即席堂煎有鑊氣香,加上最精髓就是用鮑魚、鴨腳等燜出來的濃汁,沒加半點蠔油、粟粉芡,真材實料,廣東菜的香濃仍不變。
其他如黑松露醬炒野菌,就充滿香酥脆濃的口感,日本南瓜炒黑豚肉,就有鮮、爽、滑、嫩、脆而不油的特質,都是以廣東菜為根基,用其他地方的食材作出新嘗試,令廣東菜保留原有特質之餘,加上健康元素,迎合香港食客的飲食習慣,做法盡量保持傳統。而西苑最成功的地方,不只是做名貴菜式的堅持,就連較平價的小菜都落心思,誰不知溏心鮑魚好,但可以好好運用食材,平有平食,貴有貴精采,是Lawrence作為西苑第二代,希望延續的信念。

仙鶴神針$498

70年代首創,當時經濟開始起飛,好多人吃飯講排場,當時師傅想到紅燒或放湯燉外,用燜的方式,將牙揀翅釀入乳鴿吸收鮮味,是招牌菜之一。

叉燒包$18/籠

餡料用招牌大哥叉燒去做,最重要汁料是材料的天然色素,無添加人工色素,保留傳統做法亦保留健康。

西苑酒家(28854478)
地址:太古城中心第二期208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