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調的味道 - 蔣 芸

變了調的味道 - 蔣 芸

講到吃這永不厭倦的題目,有時不是只講求食材的配搭,烹調的創意,色香味的周全,而是年與月與日的火候滲透,有些菜式在記憶中的味道一去不復返,也許A.B.C.基本功沒變,只是當時的氣氛與情懷不再,再加上年份不夠爐火未純青。
朋友請吃杭州菜,在灣仔開了四、五年的那家,廚子聽說出自老字號天香樓,菜式味道卻走了調,天香樓是香港第一家叫我驚艷的館子,帶我去的是影片宣傳第一把好手陸小洛,他請妹夫王大空,(台灣四大名嘴之一,曾填過〈生命如花籃〉流行歌曲、《笨鳥慢飛》作者)韓老板原本與杭州陸家有賓主交情,那一回的菜式,簡直顛倒眾生。未見過世面,不識飲、不識食的我,更是驚為天人,那年正是古典美人樂蒂為情自殺,我特別注意到她的最後晚餐,地點正是天香樓,所點的菜當中有一道西湖醋魚,少不更事的我,只覺得這道菜是天下美味,也是我平生初嚐,她怎麼捨得就這樣走了,也許酸溜溜的魚與萬念俱灰的心境起了化學變化吧,若是點一道甜品,例如酒釀湯圓之類的,聞到桂花飄香,想到天涼好箇秋,也許人世間情變也好,折磨也好,誤解也好,都不足介懷了。
陸小洛、王大空先後做了古人,早些年每去天香樓會想起這兩大才子,還會想起我在天香樓請過的客人,幾經辛苦才把林風眠、楊善深、黃永玉這三位大師約在一起,如今只有黃永玉仍風華正茂、獨領風騷,想起《城南舊事》的林海音對天香樓每一道菜都如孔夫子進太廟,因為她自己是行家,又好客,想起華苓華桐兩姐弟對酒與菜的嘖嘖稱許,想起已作古的食家羅秀陳非,想起嚴長壽對韓氏夫婦執弟子之禮甚恭,那真是太平歲月啊!
還想起金堯如,講他家老太太手打的魚蛋與西湖蒓菜熬成的清湯,入口即化、含英咀華,一向寫政論文章的人,突然變成一個滿懷孺慕之思的天涯遊子,金先生也做了古人了,韓夫人仙遊之後韓桐春與夫人大清早挽菜籃去街市親自選料的往事亦已成歷史,天香樓還有昔日風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