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待了四年的京奧首金從槍口下溜走時,杜麗淚流滿面,差點崩潰。但她還是幸運的,「杜麗別哭」成了民間輿論的主流聲音。在經過四天的煎熬後,杜麗終於射下了又一枚奧運金牌,又被傳媒捧上雲端。
拿銅牌「對不起祖國」
當中國體操隊主教練黃玉斌在賽前宣稱「如果體操隊僅獲一枚金牌,我就從樓上跳下去」時,人們感受到的首先是他的壓力,而不是豪情。但他還是幸運的,中國體操隊已將男、女團體金牌納入囊中,楊威昨日又摘下男子全能的桂冠,黃玉斌一句「感謝你們不讓我跳樓」豈止是戲言?
當譚宗亮在男子50米手槍慢射中只獲得銅牌、再度與奧運金牌擦身而過時,有記者追問他「你覺得你有愧祖國嗎」?這位老將只能對着鏡頭說:「四次參加奧運會,只得到一塊銅牌,我對不起祖國的培養。」
當第一個進軍奧運馬術賽的中國運動員華天在香港的比賽中意外墮馬時,中央電視台主播竟發出驚人的評論:「華天憑他的長相和胯下駿馬注定只是一個偶像派」、「即使不墮馬他也不可能拿到好名次」。
京奧,就是這樣,以成敗論英雄仍是中央級傳媒的主調。民間雖然有「譚宗亮,你沒有對不起祖國」、「別逼運動員說對不起祖國」、「央視主播應向華天道歉」的呼聲,但中國的運動員、教練員所承受的輿論壓力,顯然比西方國家的對手更沉重,讓他們難以單純地享受參與比賽的樂趣。
中國運動員、教練員的壓力大,因為要為祖國爭光;官方傳媒的壓力更大,場內場外追逐着祖國的榮譽;多數中國人的壓力更大,因為每天要聽着國歌、數着金牌;「祖國」的壓力最大,因為祖國在中國並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往往只是執政的中共的代名詞。因此,金牌的意義已被扭曲,「拿不到金牌,就對不起祖國」,所反映的是中共奉行的面子哲學,所反映的是一種大國心態,所反映的是一種反奧運思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