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央行加息態度趨變 - 譚文傑

兩岸三地:央行加息態度趨變 - 譚文傑

受全球經濟走軟、預期需求回落的訊息影響,整體商品報價大幅下滑,頓時改變了各國央行原先對抗通脹的決心,轉而尋求國內經濟增長。自近日新西蘭宣佈減息,我們發現許多東南亞國家似乎有意跟隨,意圖在物價壓力稍緩時,在經濟上爭取更大的喘息空間。

博反彈須謹慎選股

美國聯儲局近日再次延長金融借貸的計劃時間,試圖緩和信貸緊縮狀況,另方面也由於美國目前經濟體系仍然脆弱,市場人士多預期聯儲局需遲至明年初方有加息可能。歐元區目前失業率已見攀升,7月份CPI更進一步上揚至4.1%,恐削弱消費者未來的實質購買力,整體經濟下滑風險大增。
根據近年央行幾次大刀闊斧地挹注市場流動性來看,短期內股市向下風險大降,取而代之是市場人士給予央行採取行政手段干預的掌聲。所謂停止加息或減息,對於投資者的真正意義,在於當孖展成本獲得有效控制後,手頭現金增加將可紓解先前被追繳保證金的壓力,透過延緩部份結清的時間,換取可能獲利的空間。
但倘若選股不當,奮力一搏的演出亦有可能成為炮灰,因此,就選股策略而言,現金收益較佳的大型績優股相對穩健;另以區域而言,台股目前的平均股息率已達5至6厘,優於中港兩地。

減息救市如飲鴆止渴

短期內停止加息,甚至減息確實可助企業度過難關,但長線來看,透過低利率挹注流動性的負面效應,早已在美國經濟上表露無遺,筆者擔憂各國央行若未考慮信用成本的增加而回頭調低利率,不僅破壞市場自動回復的機制,更延長了經濟自我修正的時間。
筆者呼籲投資者在期待股市出現反彈的同時,亦須理解風險,這才是長線的明哲保身之道。
http://trade.fub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