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 - 陶傑

羿射九日 - 陶傑

奧運開幕式,是一堂通識課,有廣告學、政治學、心理學、風水學的豐富知識,是獨立思考的挑戰。
萬人機械操,動作劃一,是中華民族的強項,但設計的想像力,卻不幸是弱項,所以幾萬人堆砌這一個活字印刷版上的「和」字,犯了廣告學的大忌。
廣告學上,切忌歧義。張大師想擦主人的鞋,標榜「和諧」,擦鞋沒有錯,他卻沒想到香港黑社會也是「和字頭」,日本也叫大和民族,看在江湖社團人士的眼中,以為奧運是為了紀念香港黑社會的愛國貢獻而開,日本朋友更視之如親日,眉開眼笑,在傳理學上,是不大成功的例子。
例如,父親又名「老豆」,但如果爸爸在家裏掛上一面大旗,上面寫着一個「豆」字,這個豆,是紅豆、綠豆還是黃豆呢?在馬路上展示一塊廣告招牌,「可樂最好飲」,是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呢?
然後是「體操王子」表演空中飛人的「夸父追日」了。夸父追日,在中國神話中是一場悲劇。夸父追着太陽,追到筋疲力竭,飢渴而死,還是追不到。想出這個節目的人,給中國人抹黑,暗示追求「強國之夢」,或者中國健兒追金牌,下場有如夸父。
「夸父追日」和「精衞填海」一樣,都是「白費心力、徒勞無功」的意思。
這一點小學生都知道吧?這個節目是誰出的主意?在全世界面前含沙射影,有何用心?為何不改演「嫦娥奔月」?嫦娥也飛天,而且達到了目的地,至少是圓了廣寒宮之夢,叫章子怡吊威也客串,不也很美嗎?
或者為什麼不改演「羿射九日」?大國崛起,稱雄世界,在全球清場,羿射九日,最貼切了:哪九日呢?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澳洲、加拿大,什麼西方工業七強八強,通通給我滾開,剩下一個太陽中國,獨照宇宙,比起夸父追日的詛咒,豈非更加「正面」?
八月是農曆七月,七月流火,「聖火」已經傳得精疲力盡了,還要多追一顆太陽,是不是太惹火了呢?旺角一宗火警,累死了兩位消防英雄,火旺肝盛的,是否與此有關,宜由玄學大師來解釋。
從前毛主席還在生,老人家有文化,一看見「夸父追日」,一定會說這是反黨反華的新發明,人才畢竟凋零,但張大師的大騷,瑕不掩瑜,還是感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