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宣傳處處長李京波茶敍,他是從新華社調派到奧組委的新聞官。李京波的談吐與作風,跟一般的京官區別很大,對記者說話的時候,並不會板起臉孔,說話用詞也甚少打官腔,甚至比起香港特區的林瑞麟、曾德成之流,更加像樣。
李京波曾在1989至1993年來港工作,在當時設於跑馬地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從事電訊職位。
新華社逾250人採訪奧運
新華社幾乎壟斷了中國大陸的文字媒體,每一場館都進駐了他們的記者。譬如水立方,新華社就有兩名記者,一人負責跳水,一人負責游泳項目。李京波說,新華社派出超過250人採訪了北京奧運,是全國註冊媒體人數的四分之一。
李京波對於香港的傳媒相當了解,跟我聊起本港記者作風的時候,大讚我們香港傳媒勤奮,連內地傳媒也受到香港感染,在遣詞用字與主播的腔調,有時也會模仿香港傳媒。例如「第一時間」,是香港電子傳媒的常用語,內地記者近年也常用,但當初觀眾並不明白甚麼是「第一時間」,用多了才接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