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新高<br>上月生產物價勁升10%

12年新高
上月生產物價勁升10%

中國7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漲幅,創1996年10月國內開始公佈PPI以來的新高,達雙位數的10%,亦較市場預期的9.1%為高。不過,中央智囊認為,這未必會推高通脹,反而對企業利潤率構成較大壓力。

中央智囊:未必推高通脹

7月份PPI漲幅較6月份的8.8%再高1.2個百分點;而7月各分項表現中,以原油漲幅最凌厲,達41.2%;其次是普通大型鋼材的37.5%,不過耐用消費品則跌0.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發表文章指出,是次PPI漲幅加快,不是經濟總量失衡的表現,而終端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生產原料價格上漲,難以快速傳導至生活消費品價格。他說,這次上漲主要表現為生產原料價格上漲和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將會增加企業成本和經營困難;不過也可推動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改造升級。他認為,治理PPI上漲的重點,是提高企業對成本上升因素的消化能力。
雷曼兄弟報告亦認同,國內消費品相關製造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企業難將生產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有望今季見頂

展望PPI走勢,申銀萬國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受到中國以至全球的需求逐步放緩趨勢,對PPI的影響應該是向下;但另一方面,國內油煤等資源與國外仍存在相當價差,未來提價空間仍然存在,對今年PPI將造成推動作用。綜合這兩項因素,PPI在上月創出12年新高後,預計第3季見頂,預期約在10%,最高不逾11%。
華寶信託宏觀分析師聶文認為,7月數據高企主因內地上調成品油價格,而國際油價7月份亦處高位;料8月PPI仍處較高位置,9月以後才可能回落,若國際油價回落到每桶110美元,內地便不會再調整成品油價;若反彈到120美元以上,則可能再次上調成品油價,這將對中國PPI造成進一步壓力。
至於宏調政策方面,花旗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預計,通脹仍會高居不下,但對其前景憂慮不大,從緊政策料將持續,但相信會在具體手段上作出微調,以支持經濟增長。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認為,由於PPI急升對通脹仍有壓力,因此政府難以較大幅放寬政策。

內地7月PPI分項數據

‧原油 變動:+41.2%
‧普通大型鋼材 變動:+37.5%
‧汽油 變動:+32.6%
‧原煤 變動:+32.2%
‧煤油 變動:+29.4%
‧柴油 變動:+21.5%
‧原材料原油動力 變動:+15.4%
‧食品類 變動:+9.1%
‧衣着類 變動:+2.4%
‧耐用消費品 變動:-0.2%

PPI:+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