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怎麼辦 - 陶傑

二○一二怎麼辦 - 陶傑

奧運開幕儀式,中國網青不斷嘲罵,在外面的人,要像看《赤壁》一樣,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必隨便跟風,但也要承認,大陸人民的藝術文化修養,比只會做生意的香港人高,批其「只靠人多」,不是沒有道理。
香港人畢竟眼淺,到鳥巢一坐,看見人山人海,八萬觀眾,馬上激動得熱淚盈眶,「民族豪情」就像胃酸倒流一樣湧上來了。這一點,就不及大陸人民的見識──香港人見過毛澤東檢閱百萬紅衞兵嗎?一百萬人,在天安門廣場看城樓上的偶像
──毛主席來了!那股地動山搖的瘋狂,論場面之磅礡,像南極觀鯨;今日李寧吊着一條威也飛來飛去,像沙田護城河邊看泥鰍。
香港人的眼界不夠大,看大陸的場面,沒有歷史的深度,容易受張大師糊弄;大陸網青的定力夠,才把「老謀子」的幾道板斧看穿,在這方面,今年九月開學,中學生可以一邊看《強國論壇》的帖子,一邊再看錄影帶,聽聽祖國網青充滿批判的精闢見解,好過只聽什麼嘟嘟、阿叻之類一面倒的嘶喊。
英國輿論更縮骨,都說不知道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開幕禮該怎麼搞。這句話,明聽是讚賞,暗中是挖苦中國「玩串party」。就像賭沙蟹,叫注碼,都有個譜,你一坐下,每一副牌,只叫到第二張,都把袖子一捲,眼前的籌碼通通推出去晒冷,只想贏眼前那一點點雞碎的賭金,也叫人家怎樣玩?
用近三千億人民幣,黃金打造國民自尊,從前的雪梨、阿特蘭大,將來的倫敦,他們本來就很有國民自尊,不須要用一場奧運會來證明自己如何吐氣揚眉。就像《金融時報》,這份國際名報的老闆是誰?你不知道的,因為《金融時報》的老闆沒有隔三差五的就在報紙頭版把自己的肖像登出來,提醒讀者他的存在,並拼了虧本,也把自己當年的發跡史印成一本精美畫刊,隨報附送。
英國人的潛台詞,是不滿大陸的京奧在以本傷人,但不免酸溜溜而已。倫敦奧運開幕禮,也可以把英國人的發明祭出來: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而後才有汽車和火車頭。把三萬輛汽車、五千架火車頭開出來團團打轉,一定比張大師的活字印刷和放煙花壯觀。還有愛廸生發明電燈,叫十萬人扮成電燈泡巡遊;達爾文發明進化論,調動一萬隻猴子,一萬各色種族的人一起跳華爾滋,多壯觀呢?二○一二年,已經令人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