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期間,俄羅斯出兵,戰線溢出第一戰線南奧塞梯,直接攻擊格魯吉亞本土。戰事擴大,國際社會加緊斡旋,但這個燙手山芋不好接,但不接,西方在後冷戰時代謀求東擴勢力策略勢必崩潰,由俄羅斯收復後園,區內秩序勢必大變。
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親美,政權告急,向美國求救。美國不是沒有反應,總統喬治布殊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說,他出席京奧開幕禮期間,已向在這場戰爭督師的俄羅斯總理普京作出強硬表態,對「俄羅斯反應過度極度關注,並強烈譴責俄軍轟炸南奧塞梯以外地區」。副總統切尼(DickCheney)也說,美國和格魯吉亞團結一致,「不會坐視俄羅斯的侵略,侵略下去將對美俄關係有嚴重影響」。
從華府在冷戰後的宏觀戰略部署,美國的確沒可能對俄軍侵略格魯吉亞袖手旁觀。冷戰後,美國銳意將民主勢力東擴至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範圍,其間格魯吉亞在於2003年爆發玫瑰革命,薩卡什維利上台,一面倒親西方,讓部隊接受美軍訓練,又尋求加入北約,是美國實現東擴戰略一個要津。
俄51枚導彈炸石油管道
若美國任由俄羅斯用武力迫使格魯吉亞政權更迭,攤開來的事實是美國對支持民主政權承諾原來是空言,看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眼內,民主勢力東擴不可靠,國力再顯強勢的俄羅斯就能收復失去了的後園,令區內勢力秩序又再執位,不再講民主理念,而是軍事實力的現實政治主導。美國地緣政治分析公司Stratfor主席弗里德曼(GeorgeFriedman)指出:「俄羅斯已再度崛起,它們收復前蘇聯勢力範圍的時代來臨。」
但介入今次戰爭,對於西方來說又實在太燙手。美國國家安全官員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訪問時不諱言,美國很難因格魯吉亞一個小地方出兵,尤其是美國在化解伊朗核危機上需要俄羅斯的協助。
不只伊朗,還有石油。俄軍在這場戰爭中又打起油管戰爭,周末出動戰機向格魯吉亞境內惟一不受俄羅斯控制、由阿富汗直通土耳其的石油管道,發射了51枚導彈,令石油供應西方受阻。戰略用意明顯是要向西方示警不要干預這場戰爭,否則西方獲得石油供應無保證。
美國等西方國家不能介入,惟今之計只有提出幹旋停火方案,歐盟輪任主席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今天將飛抵莫斯科,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商討方案,內容包括俄格雙方立即停火、撤軍,之後再展開政治談判。但軍事形勢比斡旋強,西方無力干預,幾句譴責,俄羅斯藉今次出兵已顛覆美國和西方東擴策略了。
路透社/美國《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