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br>煙囱效應 殺人元凶

專家之言
煙囱效應 殺人元凶

對於兩名消防員救火時不幸殉職,署理九龍副消防總長劉志豪指出,火場的濃煙沿樓梯湧向各樓層,並直達頂樓,熱力困在樓梯內散不去,令消防員到上層單位搜索時遇到極大困難。雖然消防處表示暫不清楚兩名殉職消防遇難原因,但有消防顧問相信是火場的煙囱效應,及消防員使用的氧氣耗盡造成慘劇。

一樽氧氣用30分鐘

被問及兩名消防員殉職是否顯示的裝備不足,消防處處長盧振雄未有正面回覆,只表示在頂樓發現兩名昏迷消防員時,他們都是有完全的保護衣物及煙帽(氧氣裝備)在內。消防工程師學會理事梁錦得表示,消防員使用的氧氣樽,一般可使用30分鐘,而在剩下10分鐘時會有儀器指示,「但係如果現場好大煙,消防員又要走上走落救人,氧氣可能唔夠30分鐘用。」
梁錦得又表示,根據現時消防條例,嘉禾大廈這類商住樓宇需要加裝自動灑水系統及防煙門。如大廈無防煙門或沒把門關好,一旦發生火警,會形成煙囱效應,熱力與濃煙經梯間不斷擴散至各樓層,樓梯氣溫可高達攝氏600至800度,令住戶逃生時更危險。他說,96年油麻地嘉利大廈發生大火,是因為升降機槽內着火,令濃煙由地下不斷向上升,濃煙經各層的升降機門滲出梯間溫度急升,造成大量傷亡也是因為煙囱效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