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倫多,大多市人口六百多萬,人種複雜,來了一代或才第二代移民人口肯定起碼四分一;市面和諧,總算一片家外之家的樂土。但知道多倫多,Toronto名字來源者,未必百分之一。
從機場回家的路程大概二十分鐘,在西邊,比較接近。短短車程竟然想起這樣一條趣味性不濃的問題。流年暗度夏盡秋涼,今年多雨,八月早晚涼似香港冬天;數十年前十多歲少年初到貴境,八月天氣色同樣。那時剛下機先到世伯家小住再北上Kingston,路過又高又森楓林,童話似的洋房,小黃花青草地綿長,真是安靜住人好地方。
隨便問問將要相依為命一段日子接我機的二姐。她是有研究的,求知心比我重,雖然未即時答個全面,可已給了一個概念。高楓黃花青草地又一次引我回去問問那條少年題目,那時答我的人已逝,化成灰燼與安大略湖水同眠;資料顯示,Toronto原音為Tkaronto,原住印第安Mohawk人語TheNarrow,一條貫穿Simcoe湖與Couchiching湖的水道,在水中站立的樹木。一度被稱Taronto,於1695年由意大利籍繪地圖員VincenzoCoronelli定名為Toronto。英國人一度稱之約克(York),最終仍以尊重原住民稱號改回Toronto。
剛來上課大多市人口二百多萬,比當年最大都會滿地可的三百萬略少,後因魁北克鬧獨立又以法語為法定語言,多倫多逐漸搶先成為移民最受歡迎城,兼取代滿城成為加拿大金融貿易中心;投資者為利最忌政治化城市。
多謝九七回歸,移民他鄉港人聽說二百五十萬有餘,半數入加籍又過半數來安大略省以多倫多為中心。人口急升,房地產暢旺,小都會的面貌與風氣漸散,不過安居養兒求學初階還是好地方。那時年紀小不覺加國豐足,一年後到歐洲旅行了一個夏天;深深震撼幾乎不願再回北美,寧願半工讀也不願回去天大地大文化沙漠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