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不喜歡汗流浹背的人,可選擇在冷氣間進行運動,保齡球運動近年也變得越來越受大眾歡迎。然而,一些保齡初學者誤以為只要將沉重的保齡球使勁地擲出,便能脫離落坑一族,令球道盡頭的10個瓶全部倒下;但是用力過度及姿勢不當,不但無法擲個全中,更會因此而誤傷膝關節、肌肉及筋腱。
發球一刻身體壓力大
初學保齡人士,由選球重量及持球孔大小開始,到助跑、發球前後的姿勢,每一環皆都相當重要。尤其是發球的一剎那,當球手持着一定重量的保齡球,向前助跑數步,把持球手向後移、微微屈膝,借力將球發出時,膝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若這個動作不斷重複,膝蓋間組織持續地受磨擦,髕骨(俗稱菠蘿蓋骨,Patella或Kneecap)在長時間磨損下,有可能引發膝頭痛楚。
此外,選球不當也會扯傷手指的肌肉、筋腱及關節。大部份初學者會選用場地所提供的保齡球,而持球孔的大小是發球的關鍵之一;球孔過大會使球手在揮手發球時容易甩球,過小則會卡着手指,造成傷害。初學者都愛模仿保齡球健兒所發出旋球,若不懂箇中的技巧,便會容易用錯力扭傷手腕;嚴重者更可以導致手腕內的三角軟骨(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重創,需要戴上保護手托固定關節,又或進行內窺鏡手術治療受損軟組織。
其實,初學者只要在專業的保齡教練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球鞋、保齡球,學習正確的發球姿勢及各種技巧,自然能得心應手,在享受保齡球運動的樂趣時,不致樂極生悲。
逢周二刊出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