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繼續介紹陰陽燭的次級轉向形態,出場的是另一對孿生兄弟,分別是在低位出現的好友反攻(BullishMeetingLine),以及只會在高位現身的淡友反攻(BearishMeetingLine)。單看名字,便知前者利好,後者利淡。
標準的好友反攻或淡友反攻,應符合五項條件:
(1)先有明顯的趨勢,而形態的第一支陰陽燭應與原先的趨勢相符。在好友反攻來說,原先的應是下降趨勢,形態的第一支燭是陰燭(見圖一)。在淡友反攻而言,原有的應是上升趨勢,形態的第一支燭是陽燭(見圖二)。
(2)形態的第二支燭應以裂口開出,在好友反攻來說是裂口下跌,在淡友反攻而言則是裂口上升,令人以為原有的趨勢延續。
(3)形態的第二支燭的收市價,與第一支燭的收市價相同。
(4)第一支燭與第二支燭必定是陰陽不同。在好友反攻形態,第一支燭是陰,第二支是陽;在淡友反攻形態,第一支是陽,第二支是陰。
(5)形態中的兩支燭均應是長燭,燭身越長,轉向威力越大。另外,此兩種形態雖由兩支燭組成,但需要第三支燭確認,好友反攻需要繼後的陽燭升市,淡友反攻則需要繼後的陰燭跌市。
當跌浪運行了一段時間後,淡友越沽越高興,警覺性減低,跌浪末段的一支大陰燭,反映某些淡友勇字當頭,漠視股價偏低或是大超賣,依然力沽。翌日股價裂口低開,但卻跌不下去,因為好友早已趁低吸貨,密謀反攻,收市時,股價殺回至上日收市價,即日補回裂口,如未來幾日升市延續或見大陽燭,即反映好友反攻形態成功,重奪控制權。
淡友反攻形態的出現,其理雷同。升浪運行久了,好友戒心減弱,高位追揸,故升浪末段出現大陽燭。翌日股價裂口高開,但淡友開始反攻,收市時更壓回至上日收市價,形成大陰燭,如未來幾日續跌,即確認淡友反攻形態成功。
圖三為好友反攻實例,圖四則是淡友反攻實例,而且形態出現過兩次。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形態近似曙光初現和烏雲蓋頂,但威力有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