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模擬基金的回報,比較收取認購費及不收取認購費的分別。市場上,起初收取認購費的傳統基金叫A類基金,而不在起初收取,待贖回基金時才須繳納費用的叫B類基金。看起來,由於起初不收取費用,B類基金較為着數,這又不一定是。與慣常一樣,在購買投資產品前,實質的運作比起名稱更為重要。
金融界工作的人出名數口精,不會貿然做蝕本生意,起初不收取認購費,但每年也會收取管理費,在贖回時也要收取費用。於是帶來買賣差價問題,即是投資者買入基金時的價格,與賣出的價格有分別。投資者買入時比賣出時的價位高,這與買賣黃金、股票、外滙等情況一樣,不過差價的幅度卻有很大分別,通常是起初沒有收取的認購費,會在買賣差價中反映出來。
不收認購費≠着數
再以上次的例子解說,有人投資10萬元買基金,沒有認購費,但有買賣差價,我以一個買賣差價較誇張的基金做示範,買入價是45.49元,賣出價是48.01元,共購入2,082.899個單位。每年的年回報是6%,基金收取管理費為每年資產值的2%,一年後在計算買賣差價及管理費後的本金,減至98,427.44元。
為甚麼會少於本金呢?這是因為該基金的買賣差價甚高,再加上管理費,於是在首年儘管有表面回報6%,但仍跑輸。如是者過了5年,本金增至114,615.65元,投資了5年,增長14.62%,年回報為2.77%,比起表面回報6%大幅減少。
如果買賣差價減至1%,基金在投資者眼中會較為「值錢」,投資5年後的本金由10萬元增至119,767.32元,年回報為3.67%。
差價高蠶食回報
有些讀者可能會發覺計起來不容易,你大可叫代理計算一次,但講明要以簡單的形式去表達,要多問各項收費,逐一列出。此外,讀者亦應把由購買到出售的流程仔細分析,從而更準確地掌握回報及收費等各項細節。
以此為藍本,投資某數額在經過若干年後,在減去各項收費有另一數額,你便知道實際的回報是否如你所期望,以達致雙贏的局面。
基金買賣差價表
‧年:0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00000.00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
‧年:1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00436.16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98427.44
‧年:2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04333.08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102246.42
‧年:3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08381.21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106213.58
‧年:4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12586.40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110334.67
‧年:5 扣除管理費前本金(元):116954.75
扣除管理費後本金(元):114615.65
註:設年回報6%,管理費每年2%,無認購費但有買賣差價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