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圍村菜,下意識都會想到盆菜!但圍村菜又怎會只得盆菜咁單調!其實盆菜只有節慶才食,而圍村人的日常菜式,則是就地取材,再加入自家的醬料,就煮出地道兼惹味的菜式。好似今次教整的泥鴨,就是用特製醬料醃外皮,雖然外表黑囗囗,但內裏雪白柔軟,是真正的外剛內柔呀!
記者:劉明慧
攝影:陳陶鈞
示範:喜喜中國廚房總廚陳金成
(屯門海榮路22號屯門中央廣場1樓24410313)
陳金成師傅
四十多年入廚經驗,曾任職半島及富麗華等集團,現為喜喜中國廚房總廚,擅長炮製創新菜式及傳統圍村菜。
正宗圍村泥鴨
02hr30min
份量:4人
煎泥鴨這道菜式,以前只有大時大節才會吃到,而且加入黑豬油與南乳香煎,令鴨肉更惹味,加上煎至香口的鴨皮,最適合佐酒。泥鴨即是走地鴨,若難買可以普通鴨代替,但要選三斤重,因為這個重量的鴨肥瘦最適中美味。
材料
鴨1隻、桂皮/香葉/八角/上湯各少許、鹽適量
醬汁料:黑豬油/糖各少許、沙薑粉/雞粉各1茶匙、南乳1磚
做法
1.先將鴨洗淨,抹上鹽醃1小時。將桂皮、香葉、八角加入上湯,隔湯蒸鴨45分鐘。
2.把黑豬油、沙薑粉、南乳、雞粉及糖拌勻備用。
3.把蒸好的鴨斬成4份,抹上(2),用慢火煎至鴨熟,然後切件上碟即可。
貼士:
抹鴨的醬汁可以煮至稠身,然後當作佐醬用,食鴨時蘸一蘸會更惹味。
黑豬油是元朗圍村的地道醬料,在元朗的雜貨店可以買到,而一般大間的醬料舖亦有售。
門鱔燜豬肉
02hr15min
份量:4人
門鱔亁在以前圍村來說,過年才會煮,非常矜貴,現在普通南貨店都有得賣。由於門鱔亁經醃製,所以不加鹽亦已經夠味道,而肥瘦適中的五花腩,入口皮鬆化且肉腍,令人回味。
材料
五花腩10両、門鱔亁31/2両、蒜頭2至3粒、薑少許、老抽/南乳各3湯匙、豉油1湯匙、八角2粒、香葉2片、片糖1/3片、黑豬油少許、玫瑰露適量
做法
1.把門鱔亁浸入熱水中,再加入玫瑰露浸泡45分鐘去除腥味。
2.把五花腩洗淨汆水,抹上老抽,然後用竹籤或針拮孔,之後炸起會更鬆化。
3.起鑊燒滾油,放入五花腩炸熟,然後撈起泡水20至25分鐘令其鬆化,然後切件。
4.起鑊爆香薑,再爆蒜頭,然後加五花腩及門鱔炒一炒。
5.最後加南乳、豉油、八角、香葉、片糖及黑豬油炒勻後,用慢火燜45分鐘便成。
貼士:
門鱔亁要揀厚身的才有口感,而且要先泡酒才可以煮,否則會有腥味。
薑米黃酒雞
00hr15min
份量:3人
圍村人一般都會自己浸黃酒,即是用糯米浸酒,而且還有補血、暖胃及去頭風的作用。所以以前圍村孕婦坐月,一定會用黃酒煮雞來補身,味道甜甜,有酒香加雞味,用來撈飯簡直是極品。
材料
雞1/2隻、薑米1両、黃酒4両、上湯8両
做法
1.先把雞汆水去油,撈起切件。
2.起鑊爆香薑米,再加入黃酒爆一爆。
3.最後加入雞件及上湯煮6分鐘即可。
貼士:
薑米不是薑加米,其實是把薑切成如米般細小。
農家浸菜薳
03hr00min
份量:4人
以前鄉下地方窮,沒甚麼選擇,自家種植的菜有剩餘便拿來做飯菜,為了增加小孩子的食慾,便加入大頭菜及少少豬肉做調味,一條菜加一片豬肉,足夠吃半碗飯。
材料
菜心1/2斤、大頭菜/五花腩/上湯各少許
做法
1.將大頭菜及五花腩切絲;菜心洗淨。
2.將上湯加入鑊中,加菜心煨30秒至入味。
3.加大頭菜及五花腩,煨6分鐘即可上碟。
貼士:
菜可以隨意改用自己喜歡的種類,而大頭菜及豬肉的數量亦是隨意。
揀五花腩是因為有油份,同菜一齊煮,可以令菜鮮綠及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