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牛牛 - 陶傑

曹操牛牛 - 陶傑

還在爭論《赤壁》,但至少一部份人漸漸開竅,就是要拍給美國人看的。美國觀眾不愛動腦筋,中國的市場也有點蠢蠢的,雙方一拍即合,萬一拍得太深奧,兩邊巴不着,票房一定仆街。
這樣看,就會帶着諒解的心情,特別是曹操這個人物,怎樣向外國觀眾介紹這個不凡的角色?首先名字的翻譯就很傷腦筋──曹操,叫做CaoCao,很蠢的漢語拼音,因為有八成美國觀眾,會唸成CowCow──母牛母牛?
另外一成,會唸成ChowChow,是北京狗的意思。觀眾噗嗤一笑,曹操的性格,就不可能再往深處欣賞。諸葛亮,漢語拼音ZhugeLiang,第一個字也讀不出來,因為慣了唸橘子(Orange),誰會把Ge這個音節依羅馬音來唸?
因此,漢語拼音是很蠢的發明,非要跟十九世紀的韋氏音標對着幹。韋妥瑪(ThomasWade)是英國的傳教士,十九世紀當了駐中國的公使。他幾乎是英國史上第一個學懂了中國話的人,把中國話用英語註了一套音標,像曹操,按韋氏音標,應該是TsaoTsao,中國的夏朝,叫TheHsiaDynasty;姓張,叫Chang,本來只為了方便,用了一百多年相安無事。
但一九四九年之後,甚麼都政治化,韋妥瑪是侵華的帝國主義份子,他的發明自然是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一套,為了一口氣,應予推翻。大陸的漢語拼音出籠,中國人的姓名全變成了XYZ,像章子怡ZhangZiyi而不是ChangChiyi,堅持面子和氣節,不是不可以,只是中國人的排名,按字母排序,如果在外國讀書,一個班級上都只排在最後。
世上一切生財創意之道,只在於把複雜的事,化為簡單,而不是像今日中國的許多作風,倒過來,把簡單的事變為複雜,三國的名字,一片XYZ,美國觀眾看字幕都忙不過來,何況還有像CaoCao這類唸不出來的滑稽名字。韋氏音標好好的,用了一百年,Peking、Canton、Tientsin,有一陣十九世紀的線裝書卷味,Peking就有一幅舊城牆和駱駝銅鈴的落日畫圖,Beijing什麼也沒有,除了鳥巢和水立方,其間的差別,就是文化吧。CaoCao?那麼滑稽的姓名,怎會是英雄?是一隻狗的外號吧?中國文化想向世界推廣,先在這等骨節眼上栽了一跤,但無所謂,不是說「中國很牛」嗎?叫做CowCow,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