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巿場出現明顯調整,反映整體商品價格表現的CRB指數自7月2日的高位至今下跌超過15%。其中原油、黃金及農產品價格均由高位顯著回落,一時間商品市場「熊蹤處處」,商品貨幣如澳元也跌破90美仙的大關,當然會令投資者擔心持續多年的商品牛市是否已經完結。
商品巿場和商品貨幣澳元的後巿去向,主要繫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近期中國經濟數據參差,主要是受到奧運的環保措施和產能設施不足的短期影響,並不是反映中國經濟會步入低潮期,並大幅降低對商品的需求。
供求關係等基本因素才是主宰中長線價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了中國對商品的需求,單單是產能限制是不足以支持商品價格。花旗分析員認為,受惠於中國經濟保持增長,對商品的需求是會持續上升,可望減低歐美經濟放緩對商品需求的影響。
雖然整體外圍經濟放緩,但其實中國大部份的商品消耗主要是源自內部需求,受外圍環境放緩的影響有限。正因為環球經濟放緩拖慢中國出口,我們預料中國政府在奧運後會加大力度,推動基建等固定投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以抵銷外圍經濟放緩對內地經濟的影響,最終會增加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
中國基建支持原料需求
根據資料,中國政府會致力落實將鐵路網絡於2010年前倍增、在2010年前增加機場數目70%及增加高速公路面積75%等大型基礎建設計劃(見圖),有關計劃將令中國對原材料需求持續增加,對相關商品的價格有所支持。
在這一次商品巿場調整的期間,澳元也受到拖累。巿場擔心商品需求下降,打擊澳洲經濟發展,使澳洲央行短期內會大幅減息,成為主要利淡澳元的因素。正如上文提及,花旗分析員相信現時是商品巿場的調整,中長期的超級商品周期仍會持續。因此,現時澳元的負面因素,包括商品和利率的優勢,可能被過份低估。
雖然澳洲經濟有放緩迹象,但當地7月份的失業率仍保持在4.3%的低水平,展望未來12個月,失業率升至5%的機會不大。由於當地經濟只是放緩,並不是出現大規模的倒退,加上央行需要時間觀察通脹是否真的能回落。花旗分析員預期,澳洲央行在11月份減息四分一厘的機會較大。基於我們對商品和利率的預測,我們認為基本因素支持澳元兌美元,有機會在未來數月重回92至94美仙。
總括而言,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面對商品巿場進入整固階段,我們認為商品投資仍值得中長線持有,但必須要注意,商品投資是投資組合的增值部份,風險相對較高,不宜佔投資組合過高的比重。至於持有澳元的投資者,可考慮轉投一些交易區間相對平穩的澳元交叉盤作高息掛鈎存款,包括澳元兌加元或澳元兌紐元,期望在較平穩的交易區間中取得較高的息率回報。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張敏華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