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奧塞梯引爆俄格戰事,是有歷史、政治和經濟戰略利益衝突,雙方都不想失去這個戰略要衝。
俄不願後園落西方手
南奧塞梯的祖先是阿蘭族(Alan),跟格魯吉亞人在血緣和語言上截然不同,而格族認定南奧塞梯人在蘇聯時代跟布爾什維克迫害他們,種下互不信任的根源,因此南奧塞梯一直要求跟俄羅斯的北奧塞梯合併,1992年更在公投中要求獨立,引發格軍圍剿。1994年在獨聯體的斡旋下,雙方同意停火,由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三方組成維和部隊駐守衝突地區。
格魯吉亞在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後,矢志加入歐盟和北約,令俄羅斯不願後園落入西方手,口頭反對分離主義活動,暗地裏卻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搞小動作,向當地民眾給予俄羅斯公民身份,又進行俄化措施,意圖將這兩處戰略要衝變成俄羅斯「領土」或附庸地,令俄格關係日差。
格魯吉亞今次動武,先把南奧塞梯主權收回,下一步是武力統一阿布哈茲,除了主權作祟,還與裏海油管有關。俄羅斯幾年前打「能源牌」迫格國就範,不要加入北約,令西方在興建裏海油管故意不能途經俄羅斯境內,取道沒有油氣資源的格國,以免受到制肘。但油管距離南奧塞梯只有55公里,因此有必要把南奧塞梯搶回,才能確保油管的安全。 英國《衞報》/《泰晤士報》